第431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更!新书已签约)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人口,如果也按照蒙古军队的征发比例,征出七十万大军绝对是没问题的。但这七十万人送上战场,估计会出现牧野之战奴隶倒戈的局面。
所以,严格来说,噶尔丹可以号称“百万之众”,然后实打实拿出三十多万蒙古铁骑,五万火枪铁骑。
这样膨胀的武力,终于让他对据说也很强大的大明,失去了畏惧之心。
而明蒙战争的导火索,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点燃了。
……
战争的导火索,最终发生于小康二十一年、1683的秋天。
起因则是对西南两个方向都彻底完成了征服后的噶尔丹,因为北方是他的罗刹国盟友,没法扩张,便终于把眼光盯向了东方。
盯向了河套以北的漠南蒙古中部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包头、呼和浩特一带。
在那里,住着从血统上来说,跟噶尔丹一样同属卫拉特鞑靼的喀尔喀蒙古。
但是,众所周知,喀尔喀蒙古早在将近三十年前,满清灭亡后没几年,就随着喀察哈尔蒙古、科尔沁蒙古一起,内附归顺了大明,做了大明的臣属。
所以,噶尔丹如果敢把主意打到吞并喀尔喀蒙古的份上,那妥妥的就是主动跟大明开战了。
但是,在噶尔丹的内心,作为一个十几年内纵横天下的雄主,他又实在不能忍受同为卫拉特鞑靼一部分的喀尔喀人,居然选择给大明当狗!
这些人难道没有作为成吉思汗子孙黄金家族的尊严的嘛?大家都是卫拉特鞑靼,明明跟他噶尔丹同文同种,却去投靠不同文不同种的明国,这种行径不是“蒙奸”又是什么?
于是,噶尔丹在这一年秋天,秋草丰盛马匹肥壮之际,原本倒也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和大明彻底翻脸,
但他就是决定带上一大批鞑靼骑兵,到包头、呼和浩特周边的草原转悠一圈,耀武扬威放放牧,找找机会。
结果这一“武装出巡”,就擦枪走火了。
这年九月二十四日这天,噶尔丹亲率十余万鞑靼铁骑雄兵出现在归化城(呼和浩特)西北百余里的草原上,耀武扬威放牧震慑。
结果,喀尔喀蒙古当然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么些年来,喀尔喀蒙古高层知道大明的厉害,已经彻底臣服了大明。但底下总有日子过得不好的小部落酋长苦哈哈的,想要翻盘翻身,搞点事情。
于是这天一早,两个跟喀尔喀蒙古主宗不合的小部落酋长,突然拔营投敌,主动去投奔了噶尔丹。
站在噶尔丹的立场上,他觉得自己如今是成吉思汗最正统的继承人,统一了除了东部投明那部分蒙古以外、其他一切蒙古部族的大英雄。
现在有喀尔喀蒙古的部落酋长们终于认清正朔、弃明投蒙,那绝对是要鼓励的,作为标杆树立起来的。
但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这种直接接纳大明部曲投靠、还兼并其带去的人口牲畜和牧场草原的行为,当然是对大明的侵略!
这些投准噶尔的部落的草原,当然也算大明国土的一部分!这还不叫侵略什么叫侵略?
所以大明的边地将领和相关藩部官员立刻做出反应,先后在几天和半个月之内警告噶尔丹,不许收容大明叛徒、必须交还全部叛徒、并且吐出他们投献的草原领土!
实话实说,噶尔丹一开始倒也不太在乎这点人口和草场。但是他以全蒙古的统一者和拯救者的身份自居,他的尊严和地位不容许他做出这种“把来投效的族人交还给明国”的行为。
更何况,那两个来投奔他的酋长,嘴上还说得特别好听,说“因为他噶尔丹征服了青藏,而我们蒙古人素来信仰藏地的传统,所以我们相信天下正朔已变。您占领了西藏,您就是天下蒙古人的正朔”。
这特么小弟都说他是天下蒙古人的正朔了,他能把正朔这种大是大非的光环让出去么?
到了这一步,那就彻底没解了,只能死战到底。
噶尔丹非常强硬地表示:
他就是天下蒙古人的共主,希望明国皇帝认清形势,认清这个现实,不要做不自量力的事情。
否则,他不介意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到时候,他想要的,自会去北京城去,甚至去南京城取!
……
这种狠话都撂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大明当然要直接宣战了。
于是乎,经过三四个月的数轮往还扯皮,从小康二十一年十月拖到次年二月,双方正式图穷匕见。
大明正式对准噶尔宣战,并且在开战前三个月,就预估到了情况难以善了,所以当时就提前开始通知九边动员军队,集结力量以图应对。
所以,大明边军实际上最晚在小康二十二年元宵节后,就已经全部接到了命令,各部秣马厉兵,重启战争机器。
而噶尔丹自然也不甘示弱,一开始他只拉了十万骑兵来耀武扬威巡视,知道非打不可后,他只是先暂时稍稍退却过冬,实则从后方抽调更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