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四章 会议(二合一)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所以并不在意他的口气。李徽自然也不在意。

    但见荀康点头道:“墨林所言极是,我徐州衙门行事,当雷厉风行,不必废话。主公,诸位,今日之会由我发起,便由我主持。主公请坐,诸位请坐,荀某有大事要说。”

    李徽点头,在公案后落座。众官员也纷纷在两侧案后跪坐。

    荀康拱了拱手,沉声道:“诸位当已经知晓朝廷正在发生之事。所有的消息和情报,都以邸报的形式发出,每3日1份,诸位应该都已经了解了概况。这里,我补充1下昨日收到的情报,让诸位进1步的知晓。”

    邸报是徐州分发重要信息的1种形式,是由徐州刺史衙署所辖部门,针对徐州内外发生的重大事务进行的1种通报制度。目的是让各地主官都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式,快速传达信息。为此徐州利用修建好的水6通道,建立了大量的驿站。

    在场的主官当然都清楚目前大晋正在发生的事情。

    “最新的消息是,朝廷兵马在江州夏口已经集结兵马7万余,战船近3百。桓玄的兵马也有5万,战船近两百。双方很快就要爆发大战。而豫章郡,司马尚之的兵马攻城受阻,双方呈现胶着之势。因为消息的滞后,此为4天前的消息,目前战况如何,不得而知。但今日我邀请诸位前来,是根据大势判断,做出有利于我徐州的行动来。简单而言,今日我们要讨论的大事便是,我徐州应不应该出兵的问题。”荀康沉声说道。

    李徽挑了挑眉头,没有说话。原来荀康要讨论的是这件事。这倒也不让人意外。

    近来,围绕着徐州是按兵不动还是乘机出兵的问题,内部颇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徐州的大好机会。朝廷兵马西进,和桓玄展开大战,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可错过。另1帮人认为,维持现状,坐山观虎斗最好。不必掺和进去,将徐州拖入战争漩涡之中。

    这两派意见各有道理,私底下也争论不休,互相难以说服。甚至连荀康等人也试探性的询问李徽的意见,李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心中所想。这几年徐州确实安逸,也无战事。各项事务发展的很不错。而且荀康等人也不止1次的在自己面前说1些话。李徽明白他们想做什么。但是自己1直没有给他们明确的答复。

    今日,荀康他们定是要借此机会来逼着自己表态了。难怪他们事前不告诉自己会议的内容,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态度,所以想要群起而谏之。

    荀康的声音继续响起:“诸位,我先说1说我的态度。1直以来,我都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今日,我可以开诚布公的说出我的想法。本人认为,我徐州当有所作为。大晋糜烂,这已经是事实。无论是桓玄还是司马道子,他们都只为了自己争权夺利,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这才安稳了几年?他们便又开始涂炭百姓了。苍生何苦?苍生何辜?我徐州军民固然可以独善其身,过我们自己的逍遥日子,但是我们于心何忍?”

    众人纷纷点头,嗡嗡议论。

    荀康继续道:“主公乃当世明公。徐州十年间的变化,诸位有目共睹。天下乱,圣人出,主公有能力有责任解救苍生之苦,成就天下伟业。我等皆受主公恩惠,当辅佐主公成就大事才是。那桓玄司马道子都是不仁不义之徒,桓玄生于不忠之族,桓氏从桓温那时便有篡夺之心,桓玄今日祸乱西北,也属寻常。有人或说司马道子代表了朝廷,那是天下最可笑之事。司马道子弑兄谋权,居心叵测,早有传闻。虽无实证,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说,十之89为真。无论他们谁胜谁败,大晋都难有安宁之日,百姓都难逃倒悬之苦。我徐州奉儒法之道,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平安喜乐。主公十年之功,惠及青徐数百万百姓,此乃通天之德。天下之世,当有德者居之,怎可容这些窃国谋位之徒掌控?老夫早就想向主公谏言,当此之时,该当仁不让,不可为人言所拘,为规矩所束。因循踌躇乃是纵容天下之恶,拯救苍生黎民乃是至善之举。我等岂能不行大善之事,而安心于安逸的现实?忍看宵小荼毒天下百姓,令我大好河山遍地烽烟,祸乱不休?故而,我的态度是,乘此机会,我们当举兵而起,攻克京城,荡灭群丑,还我大晋1个郎朗乾坤,还百姓1个安居之世。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荀康说罢,堂上1片赞同喝彩之声。荀康这番话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虽然许多人并不认为要去解救天下苍生什么的,而是单纯的认为徐州该有所作为。但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最好。

    “荀大人所言极是。主公乃天降圣人,正是为了解救万千百姓之苦而来,岂能偏安于徐州1隅。当起兵逐鹿天下。我同意荀大人的意见。当此之时,乃是天赐良机。主公当速做决断,不可优柔。我等全力辅助,成就大业。”

    如果说荀康的话还有些余地的话,那么赵墨林的这几句话便已经是捅穿了窗户纸了。

    “说的极是。赵大人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兴亡盛衰,朝代更替,乃是天道轮回之理。大晋到了今日,已然是苟延残喘。那些人只为自己所计,不顾百姓死活。与其如此,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