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公布结果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一段,史料上明明白白记载,荣阳王带着充足粮草上了战场,当时被敌军围困,他足足守了十日,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他根本不可能守住。”
姚煦然所提出的,也是研究组某一人想要问的。
孟初看他一眼,淡淡道:“粮草在途中就都没了,当时荣阳王一路南下,不少城池受灾严重,百姓苦不堪言,他是个仁慈的人,怎么可能放下那群人不管?这段灾情,在另一段史料中是有的。而在快至淇水之时,连下了好几日的大雨,当时他们路过的山路十分陡峭,发生了泥石流,淹没了粮草,真的到了前线,其实没剩下什么。”
“灾情……你说得是指九城旱灾?”姚煦然思索一下,开口道,“行军路线不对,荣阳王至多只经过两城,即便分发粮草,算上泥石流,也会剩下许多。”
“如果他在途中接到密报,转道去救桓英王了呢?”
“不可能!”
姚煦然回答得斩钉截铁:“他们是宿敌!”
“他们是挚友!”孟初比他回答得更加坚定,“只是他们拥兵过重,为保全彼此,不敢亲近,有关桓英王的史料当中,他在那时确实遭了难,后来神奇地化险为夷,其实就是荣阳王去过,你既然知道路线,那你自己比对一下,如果他转一下道,再回去,算上途中大雨,还有多少粮?”
“你可以再比对一下时间,他从京城出发,多久到的淇水?他当时遇到的大雨,又是什么时候下的?在什么地方下的?”
姚煦然毫不迟疑地开口道:“我有多方查过,行军路线中,有两处险地,颇为浪费时间,他们在里面陷上几日,算算时间,是正好够的,可如果转道……”
“转道,就不会遇到那两处险地。”
两人争执不下,不断搬出史料来佐证,粮草问题最后不了了之,又将矛盾点放在当时的计谋上。
他们各有论据支撑,谁的逻辑线都没有问题,只是孟初的更为大胆,姚煦然的则更为稳重。
一番辩论下来,众人有时候都没有转过思绪,他们两人就已经说到了下一点。
就起初说到的行军路线,不少人上网搜索,也是搜了许久才出来,再加上算时间,再去查桓英王的踪迹,只是这搜索时间就足够他们受的。
可孟初和姚煦然却没有一点卡壳,你来我往很是精彩,好像所有一切都成竹在胸。
到最后,还是梁霄笑着打断了两人的辩论。
他走到台上,一脸的欣慰和畅快:“我虽然研究历史这么多年,可今天也是长了一番见识,真是后生可畏啊,无论是孟初同学,还是姚煦然同学,都能逻辑自洽,且对曲月国的这番熟悉,我想在座大多数人都不及。”
“这段历史存疑太多,你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不如就到此为止,以后有机会进了团队,我们再继续讨论。”
孟初没什么意见,她虽然知晓历史,可对姚煦然的逻辑也是佩服的。
此后再没有人敢和她辩什么,孟初在所有人艳羡的目光中下了台。
沈钦舟在高处望着她,唇角从刚才开始就没拢住。
众人意犹未尽之中,下一位选手上台。
有孟初在前,他虽然表现优秀,却还是显得平庸了些。
接下来几人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直到姚煦然上台,他详尽的史料和生动演讲才让终于满足了众人的期待和胃口。
“37号!”
屏幕上再度滚动出一个号码。
林逾静下意识捏紧手,紧张地站起来,绷着一张脸上了台。
“我……我选的课题是,曲月国女皇生平战事……”
林逾静规规矩矩地将她所知道的历史都说了一遍,并没有任何新意和自己的见解,就像是在背课文一般。
在她报告结束后,底下就有了公然嘲讽的声音:“这种程度的报告,就不用做了吧?现在坐在这里的,谁还不知道这些历史啊。”
林逾静脸上红了红,嘴唇紧紧抿住。
主持人连忙打圆场:“可能我们林同学是太紧张了,接下来答辩好好表现,展示出自己的长处。”
林逾静乖巧地点点头,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刚才嘲讽她的人立刻站起来,直接问道:“我就问个简单的好了,你这段战事里提到的边境守卫战,和孟初刚才说到的一点内容撞了,她主张当时女皇亲自上场杀敌,放心将背后交给桓英王,你说女皇警惕桓英王,说说你的见解吧。”
孟初那不是瞎编的吗?
竟然拿这个让她辩?!
这有什么好辩的?
寂静之中,她磕磕绊绊道:“这……史书上就这么写的啊……”
研究组忍不住摇了摇头,那提问的人直接翻了个白眼就坐下了。
史书上写的也是不确定地句子,何况这么多年了,都是有出入的,这种干巴巴的话语根本不可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