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你先前来信说想种占城稻不可行,这边的水土不合适。m.boyishuwu.com也跟国内的种植重复了,没必要。”
李冬儿接着往下说,占城稻现在覆盖很广,后蜀打下来,更是特别适合占城稻,北边再怎么精耕细作,都远不如南边。
“我不太了解蜀黍,夫人能说的更细一点么。”
吕蒙正不太好意思,他对地里的出产的有限了解,大部分出自木石村。
要说占城稻,还能说说。蜀黍这种,无能为力。
木石村蜀黍几乎等于没种,就是柴伯顺手在田边山脚撒一点,到时候顺便收获了。
“蜀黍,春种秋收,茎高丈许,穗大如帚,粒大如椒,可酿酒,能济荒,还可作为牛马饲料,茎秆末梢可作扫帚,茎可织席编篱,最有利于民者。”
谢嘉上百科全书式解答。
“蜀黍是极好的作物,全株可用,年产量大。最主要是,拿来酿醋。你的县城要做出政绩,就要有一样能拿出手的东西,我看了本地志,蜀黍的产量不低,再配着种些小麦,粟米。再把路修一修,立刻这经济就起来了。”
刚刚李冬儿看了,这本地的高粱苗还不错,植株粗壮,病害率应该不高。
在后世,按年产量算,本土的高粱乃是全世界第5大粮食作物,排在玉米、水稻、小麦、大麦之后,全球性的经济作物。
高粱米也曾是后世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粮,只是因为水稻的改良,还有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进口种子粮食作物的普及,拿来做粮食的已经很少了。
大部分种高粱的都是酿造业主要粮食,用来酿酒酿醋都是一流的。
中国的白酒早前还被称为高粱酒呢。
“酿醋之事,我回去查一查,老匠人不知道能剩多少。”
吕蒙正开始琢磨李冬儿的提议里可行的细务。
“五代时的《四时纂要》我给你带过来了,好几种醋的新做法,《齐民要术》的二十四种醋的做法也抄录了一份过来。你琢磨着来吧,要怎
么放,该怎么放好,都是官府德政,后面怎么做醋是老百姓的事。总有会的。而你,则要想办法把醋卖出去。”
李冬儿只打算教一半。其他的,吕蒙正要是搞不定,那就偏安一隅吧。
“沿边的地方种小麦,粟米,里面种蜀黍,防止藏人。”
李冬儿补上一句,不放心又细细的跟吕蒙正交代清楚这高粱地的弊病。
高粱株高可达两个成人高度,所以高粱地通常是埋伏地,藏人最佳。
东北还将高粱地叫做青纱帐。后世一讲东北农村影视剧劫财劫色、不可描述之事就发生在青纱帐中。
赵匡胤为什么心心念念想拿下北汉,主要就是北汉的地理问题,真得是边缘地区,乱象严重。
有些要钱不要命的商贾通过北汉向辽国贩卖铁器、角筋等禁售物品。
辽国也会利用北汉边界向宋国内渗透奸细,培养细作。
还有一个最主要,这种贫穷的边境地方,管辖松散,是逃民流民跟反宋流亡者的聚集地,被有心人士一挑拨,影响特别不好。
经过五代十国,君权的震慑力大不如前,大家都是叛过来叛过去的,养民十年,也是说反就反,说降就降,只要能活着,翻脸极快,忠诚度低到一种非常可耻的地步。
延绵的高粱地给了这些人极佳的隐蔽场所。
甚至大批的军械都能藏在高粱地里。
边境的大户跟这些流民商贾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吕蒙正要是处理不好,可能就得坑在这里头了。
“是,夫人,蒙正受教了!”
吕蒙正来这里也有段时日了,接触了实务就知道李冬儿所言非虚。
“嘉姐儿,把这个事也记一记,回头要跟官家说一下,北汉这一片,最好是做成高粱产地,这个特别适合酿酒。”
要说让李冬儿辨别高粱品种,那真是万万不能。
但高粱的种植特征她还是记得的,耐旱、耐涝这两个跟占城稻是重合的,还加了一个耐盐碱。
除此之外,那就是难
吃。难吃是因为单宁,高粱酒好喝也是因为单宁。
富含单宁的高粱吃起来味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单宁还会阻碍淀粉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
“再记下来,在北方浇不到水的旱地,黄河中下游的成片的盐碱地,无论哪里的贫瘠荒地。都适合,大片的高粱种出来,以后酿酒就不用米麦,也不占主粮食了。”
李冬儿想到哪儿记到哪儿。这北汉能种,燕云也同样可以。
“是,舅母。”
谢大秘很是尽职尽责,拿着炭笔写得飞快。
“夫人说,还可以酿酒?”
吕蒙正得了制醋的指引,听李冬儿又说酿酒,就有点激动,汴京贺楼的酒,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