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麦子熟了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麦收大致可以分为准备农具、打造麦场、收割麦子、拉入麦场晾晒、石磙碾压、秸秆麦粒分离、麦粒扬尘、装入口袋等八个步骤。【夜春阁】
首先要准备的农具就是镰刀,以及镰刀的伴侣――磨刀石。把镰刀磨得很锋利,这样割起麦子来速度又快又省劲。另外必备的农具是杈、锨、耙子、口袋等。杈就是一根木棍的顶端分出三个杈,就像吃饭用的叉子的放大版。木锨用来扬尘,翻麦粒以及装袋。耙子是一种竹制的农具,最上头是90度的弯头,用来搂起散落在地里的麦穗,或者在晾晒麦粒时,用来翻场。
此外,必备的农具还有架子车和石磙。架子车主要用来把收割好的麦子,从地里运输到麦场中,石磙是在牲畜的拖拽下转动碾压麦子。
准备好农具后,就要开始打造麦场了。麦场大多位于大片麦田的地头,小的一百多平方,大的几百平方。将这片土地硬化、磨光,以方便麦子的脱粒顺利进行。
麦场打造好后,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哪片麦子先熟了,就先收割哪片麦子。收割了的麦子不能一直躺在地里,不然会发霉、发芽,需要用架子车一车一车的把麦子拉到麦场里晾晒。首先,要用木杈把麦子从地上扠起来,轻轻地放到架子车上,然后慢慢地堆砌积累,一直到装满架子车,然后用绳子紧紧刹住,防止翻车。
一车一车的麦子拉入麦场后,就要平摊开来,铺满整个麦场,让大太阳狠狠地晒一下,以方便脱粒。接下来就是用石磙碾压,石磙就是一块重达数百斤的圆柱形石头,两头的圆心刻有一个凹槽,碾压麦子的时候,外面套上一个木质框架,通过牲口拉动,在麦子上反复转圈碾压,以达到脱粒的效果。
石磙反复碾压后,秸秆、麦穗和麦粒脱离开来。不过,为了脱粒效果更彻底,还需要用木杈把麦子翻过来,再重新进行碾压,这叫“翻场”。翻场把另一面碾压完后,就需要把麦秸和麦粒彻底分离了。这一次是用木杈把秸秆从麦场清走,放到一旁,为了防止丢失粮食,在扠起每一杈麦秸时,都要用力抖一抖,让麦粒从秸秆的夹缝中落下来。
把麦秸清除干净后,麦场里摊满的就是脱落下来的麦粒了。这个时候,要先把麦粒用木锨堆积到一块,然后进行“扬场”,就是把麦粒堆里夹杂着的很多坷垃、灰尘以及散碎的麦壳清除出来。“扬场”需要两人互相配合,一个人负责用木锨扬起麦粒,利用风力把尘土扬走,这是一项很有技术性以及节奏性的工作,必须要把握好风向和力度。另外一人用扫帚把扬尘后麦粒堆里还有的杂物轻轻地扫出,扫杂物的人必须要配合扬尘的节奏而动,同时也要注意力度,不然会把麦粒也扫走。
最后就是装袋了,一个人负责撑开口袋,另一个用木锨负责装填。不多时,瘪瘪的袋子就鼓胀起来了,立在了麦场的中间。
李智云身体力行,与士兵们一起收割麦子。他弯下腰,弓着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麦秆,右手把镰刀深入到麦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只听得呲啦一声,麦子就被割掉了,接着左手抓住割掉的麦秆,轻轻地放到地上,然后重复以上的动作成百上千次……
一天下来,李智云累得腰酸背疼,晚上睡得特别香,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麦子收割完后,麦粒脱壳,被磨成了面粉,做成了白面馒头。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他伸手抓起一只馒头,刚要张口去咬,却被人叫醒了。
李智云清醒过来,听见叫喊声是从帐篷外面传来的,好像是英姑的声音。他下了床,披着外衣走了出去。朦胧的月光下,只见英姑焦急不安地站在帐篷门口。英姑一看见他,便道:“王爷,凤姐不见了!”
“不见了?”
“她一晚上都没有回来,也不知去了哪里。自打从南阳回来后,她的心情一直不好,不爱跟人说话,总是一个人想心事,我担心她出事!”
李智云听了,皱起眉头想了想,道:“不行,我们得赶快去找她!”他回到帐篷里,将张正、蔡虎和其他几名侍卫都叫了起来,把情况跟他们说了。张正和蔡虎又把旁边帐篷里的人叫起来,一共召集了一百多人。大伙儿分成几个组,分头去寻找朱凤儿。
李智云估计朱凤儿进山了,便率领张正、英姑和其他十几个人朝杏山走去。有侍卫扎了火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照着亮。大伙儿走在山道上,一边走一边喊着“朱姑娘”。叫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将栖息在树上的鹪鹩惊醒了,鸟儿扑腾着翅膀飞走了。
他们在大山中转了一两个时辰,天色已亮,东方燃起了朝霞。大伙儿走在一道山梁上,英姑眼尖,突然用手一指道:“王爷,您看,在哪!”李智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悬崖旁边坐着一个人。
朱凤儿坐在一块石头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她正呆呆地瞧着悬崖下面的山谷,突然听见有人喊“凤姐,凤姐。”她扭头一看,发现
首先要准备的农具就是镰刀,以及镰刀的伴侣――磨刀石。把镰刀磨得很锋利,这样割起麦子来速度又快又省劲。另外必备的农具是杈、锨、耙子、口袋等。杈就是一根木棍的顶端分出三个杈,就像吃饭用的叉子的放大版。木锨用来扬尘,翻麦粒以及装袋。耙子是一种竹制的农具,最上头是90度的弯头,用来搂起散落在地里的麦穗,或者在晾晒麦粒时,用来翻场。
此外,必备的农具还有架子车和石磙。架子车主要用来把收割好的麦子,从地里运输到麦场中,石磙是在牲畜的拖拽下转动碾压麦子。
准备好农具后,就要开始打造麦场了。麦场大多位于大片麦田的地头,小的一百多平方,大的几百平方。将这片土地硬化、磨光,以方便麦子的脱粒顺利进行。
麦场打造好后,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哪片麦子先熟了,就先收割哪片麦子。收割了的麦子不能一直躺在地里,不然会发霉、发芽,需要用架子车一车一车的把麦子拉到麦场里晾晒。首先,要用木杈把麦子从地上扠起来,轻轻地放到架子车上,然后慢慢地堆砌积累,一直到装满架子车,然后用绳子紧紧刹住,防止翻车。
一车一车的麦子拉入麦场后,就要平摊开来,铺满整个麦场,让大太阳狠狠地晒一下,以方便脱粒。接下来就是用石磙碾压,石磙就是一块重达数百斤的圆柱形石头,两头的圆心刻有一个凹槽,碾压麦子的时候,外面套上一个木质框架,通过牲口拉动,在麦子上反复转圈碾压,以达到脱粒的效果。
石磙反复碾压后,秸秆、麦穗和麦粒脱离开来。不过,为了脱粒效果更彻底,还需要用木杈把麦子翻过来,再重新进行碾压,这叫“翻场”。翻场把另一面碾压完后,就需要把麦秸和麦粒彻底分离了。这一次是用木杈把秸秆从麦场清走,放到一旁,为了防止丢失粮食,在扠起每一杈麦秸时,都要用力抖一抖,让麦粒从秸秆的夹缝中落下来。
把麦秸清除干净后,麦场里摊满的就是脱落下来的麦粒了。这个时候,要先把麦粒用木锨堆积到一块,然后进行“扬场”,就是把麦粒堆里夹杂着的很多坷垃、灰尘以及散碎的麦壳清除出来。“扬场”需要两人互相配合,一个人负责用木锨扬起麦粒,利用风力把尘土扬走,这是一项很有技术性以及节奏性的工作,必须要把握好风向和力度。另外一人用扫帚把扬尘后麦粒堆里还有的杂物轻轻地扫出,扫杂物的人必须要配合扬尘的节奏而动,同时也要注意力度,不然会把麦粒也扫走。
最后就是装袋了,一个人负责撑开口袋,另一个用木锨负责装填。不多时,瘪瘪的袋子就鼓胀起来了,立在了麦场的中间。
李智云身体力行,与士兵们一起收割麦子。他弯下腰,弓着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麦秆,右手把镰刀深入到麦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只听得呲啦一声,麦子就被割掉了,接着左手抓住割掉的麦秆,轻轻地放到地上,然后重复以上的动作成百上千次……
一天下来,李智云累得腰酸背疼,晚上睡得特别香,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麦子收割完后,麦粒脱壳,被磨成了面粉,做成了白面馒头。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他伸手抓起一只馒头,刚要张口去咬,却被人叫醒了。
李智云清醒过来,听见叫喊声是从帐篷外面传来的,好像是英姑的声音。他下了床,披着外衣走了出去。朦胧的月光下,只见英姑焦急不安地站在帐篷门口。英姑一看见他,便道:“王爷,凤姐不见了!”
“不见了?”
“她一晚上都没有回来,也不知去了哪里。自打从南阳回来后,她的心情一直不好,不爱跟人说话,总是一个人想心事,我担心她出事!”
李智云听了,皱起眉头想了想,道:“不行,我们得赶快去找她!”他回到帐篷里,将张正、蔡虎和其他几名侍卫都叫了起来,把情况跟他们说了。张正和蔡虎又把旁边帐篷里的人叫起来,一共召集了一百多人。大伙儿分成几个组,分头去寻找朱凤儿。
李智云估计朱凤儿进山了,便率领张正、英姑和其他十几个人朝杏山走去。有侍卫扎了火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照着亮。大伙儿走在山道上,一边走一边喊着“朱姑娘”。叫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将栖息在树上的鹪鹩惊醒了,鸟儿扑腾着翅膀飞走了。
他们在大山中转了一两个时辰,天色已亮,东方燃起了朝霞。大伙儿走在一道山梁上,英姑眼尖,突然用手一指道:“王爷,您看,在哪!”李智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悬崖旁边坐着一个人。
朱凤儿坐在一块石头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她正呆呆地瞧着悬崖下面的山谷,突然听见有人喊“凤姐,凤姐。”她扭头一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