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骑虎难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建安二十年(215年),天下局势格外平静。

    刘备从汉中退兵后,并未立即东征,而是在默默积蓄实力。

    相比之下,孙权就显得志得意满。晋位岭南候,坐拥三洲之地,带甲之士四十万。

    程远志的局面比孙权更好一些,称魏王,定都邺城,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三子皆为列侯。

    这其实已经和皇帝相差无几了。

    虽然四百年前,刘邦曾斩白马发誓“非刘氏不能为王”。但时过境迁,如今汉室倾颓至此,已经没人把刘邦这句话放在心上。

    魏王的地位比刘姓诸侯王更加尊贵,加九锡与汉天子等同,就连祭祀自己的祖先,所采用的也是天子之礼。

    所有人都希望魏王(程远志)能够当上皇帝,他们也好成为开国元勋,名垂青史。

    就连孙权也都上表臣服,整个天下,不服魏国统治的地方就只剩下益州刘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称帝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河北众文武都认为,魏王理应该顺天应人,进位称帝,立即开启一段比大汉帝国更加辉煌的时代。

    有鉴于此,群臣轮番上书,请程远志更进一步。

    虽然此前程远志就表态过“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但众臣都觉得:彼时不同此时,此时称帝正合时宜。

    彼时程远志刚进位为王,国策未立,人心未定,孙权未“降”。此时天下局势已经明朗,这几年来,北方民众逐渐接受了魏国比大汉更好的事实,加之孙权上表称臣,天下眼看即将一统,登基为帝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但程远志思虑再三,觉得天下局势还远没到可以躺平的程度。最终还是将此事给压了下去。

    这令速该很是纳闷。

    这一日,见程远志又压下了一批劝进的奏折,速该忍不住问道:

    “大帅,这些奏折上说,周公德高,周文王至仁,却不足以令魏王效仿。这周公周文王到底是何人?这人又称公又为王的,他为啥就不称帝呢?”

    速该会有此问并不奇怪,他是山野出身,十二岁之前不识字,虽然后来日子变好,因此恶补了一些历史知识,却也只是知道秦朝及之后的历史,秦之前的历史,他还没学到。

    程远志摇头笑道:“你有所不知,这周文王和周公虽然都姓周,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速该一怔:“两个人?”

    程远志点点头:“周文王是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周武王最终能够打败纣王,一统天下,建立周朝,大半功劳要算在在其父周文王身上。”

    “当时,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文王却仍以臣事殷商,是以被天下人称颂。”

    “周武王和周公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文王去世后,留下姜子牙等一大批人才,帮助周武王治理周朝。武王花了十年时间灭掉商朝,却在平定商朝四年之后,因病去世。”

    “当时武王的儿子成王还很幼小,于是身为成王叔叔的姬旦开始摄政,是为周公,与姜子牙共同辅助周成王。”

    “在周公辅政期间,他平定了三监之乱,东征诸侯国叛乱,让当时刚刚一统天下的周朝能够迅速稳定下来。”

    “在周公辅政七年之后,成王长大成人,周公遂还权给成王,面北就臣之位。”

    “正是因为周公高风亮节,不逾礼制,后人对其大为崇拜。”

    速该恍然道:“原来是两个沽名钓誉之辈,这周文王当时占据天下三分之二,就算不称国君,事实上也已经成了国君,难道商纣王还敢再以臣子称呼他?”

    “还有那个周公,俺就不信,威加百官或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没萌生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周成王若不是他的侄儿,周公摄政七年,大权在握,你看他篡不篡位!”

    程远志点点头,“你这话虽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也不无道理。”

    “不过,周公确实不曾逾越,是以流芳百世。”

    速该撇了撇嘴,道:“流芳百世有什么用?大帅,俺觉得人这一生,把握生前事就好,管他什么死后名声好坏!反正咱们又看不到、听不到。只要咱们上不负苍天,下不负黎民,就算夺了他刘汉江山,又能怎地?”

    “再说了,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他刘汉江山还不是从嬴秦手中夺过来的。”

    程远志连连摆手:“刘邦乃是白手起家,得国极正,我是汉臣,不能一概而论。”

    闻言,速该顿时来了精神,据理力争道:“大帅,俺觉得这个说法不对,那刘邦一开始不也是秦国的泗水亭长嘛?他也是秦臣,食秦禄,最终反了秦,建立大汉。”

    程远志一怔:“你这么说倒也没错……,当时暴秦无道,刘邦因与民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而深得民心,最终击败楚霸王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