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凭空出现的无力感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击败周瑜后,程远志立即马不停蹄赶直江夏,屯兵三江口,虎视荆南。
前脚刚到三江口,又传来两个坏消息:文聘中计,江陵失陷;孙权嫁妹于刘备,双方形成了稳固的联盟关系。
程远志顿时怒不可遏!
莫名丢失荆南三郡,本就令他很恼火,但没想到江陵也丢了。
最令他恼火的是,现在并没有什么办法制衡孙刘联盟,收回失地。
总不能驱动十五万水军,在江上与对方来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吧。
果真如此做的话,万一败了,岂不是要重蹈曹操覆辙,尽失江南的控制权!
之前,刘琮投降后,程远志留下六员大将留守荆州:满宠守当阳、徐晃守樊城、文聘守江陵,韩嵩守江夏、李典守南郡,乐进守襄阳。自己则亲率大军去战周瑜。
不怪程远志把周瑜当回事,人的名树的影,周瑜的破坏力,不容程远志掉以轻心。
麴义这个刺头,本身就是一处隐患,不一定能挡得住周瑜!
不,是一定挡不住周瑜!
去江东战周瑜之前,考虑到荆南三郡初降,程远志便没有对三郡做出人事调动,仍由原班人马就任。
但就是这样的安排,立即被孙刘两家逮住了机会,钻了空子。
孙权遣吕蒙对刘度镇守的零陵发起了进攻、派太史慈对赵范镇守的桂阳用兵。
刘备则令诸葛亮统水军列阵于江上,抵抗蔡瑁的荆州水军,阻断各地往荆南支援的援军。
诸葛亮在襄阳与江陵之间的水道上进行游击作战,成功阻止了乐进、文聘、李典、韩嵩四将对荆南的支援。
同时,刘备又派关羽率大军东取长沙。
最终,孙刘两家平分荆南四郡,刘备占长沙、江陵、武陵,形成北拒之势。孙权夺取零陵、桂阳,形成东挡之局。
至此,程远志在荆州的势力,一下子就退回到江北,仅剩隶属南阳郡的襄阳、樊城、及江夏三地。
此战北军虽然失败,但损失的大多是投降来的荆州兵马,除驻守江陵的文聘损失有点大,驻守各地的北军及蔡瑁的水军几乎没有损失。
此时,程远志的军事实力依然远强于孙刘联军很多倍。
即使如此,程远志仍对孙刘联军蚕食荆州的行为,耿耿于怀。
从之前在荆州的军力部署可以看出,他对荆南三郡四城(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江陵城)很重视,防守重心虽主要放在荆北,却也没有忽视荆南方面的防范。
荆南四郡虽还属于未开发的蛮荒之地,物资贫乏、人烟稀少,但幅员辽阔,战略意义重大。
若南方的孙权或刘备占据此地,就有了北上中原的根据地;若程远志控制此地,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不过,荆南四郡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只要孙刘联军派水军隔断长江,荆南四郡与荆北的联系就会被瞬间切断。
鉴于这样的考量,在荆南投放兵力,显然是冒着很大风险的行为。
时至今日,程远志麾下一共有十五万水军,一部分分散在江东漫长的海岸线上,防范孙权;一部分游弋在荆州水道,保持着力量威慑。
而反观孙权、刘备,两方加起来,也有十多万水军,且能够合兵一处。
双方水军数量虽相仿,战斗力却是对方更强。另外,周瑜和诸葛亮都是精通水战的行家里手。
考虑到这一点,程远志索性集中兵力防守荆北,荆南三郡只是明面上做出重视,实际上并未派兵来接管城池。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太明显的破绽,被孙刘两家成功抓住,并最大化了利益。
越想,程远志心下越气!心下忽然生出一股智商不太够用的无力感。
与荆南不同,荆北地区,尤其是南郡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那样:“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无论是东联吴会,还是西通巴、蜀,都离不开南郡,占据了南郡,向西可以较轻易进入西川,无需突破群山阻隔;向东可以顺江而下,直抵江东;向北则可剑指宛、洛,进取中原;向南可以统御南方,虎视荆南、交州。
对于程、刘、孙三方势力而言,南郡都是至关重要的,南郡不论在任何一方手上,都会令另外两方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需要说明的是,南郡是指南阳郡南部的一大块区域,非指具体城池,在南郡这片区域里,有两座重要的城池:位于汉水南面,长江北面的襄阳城,及长江南面的江陵城。
襄阳城是荆州的州府,是荆州最大的城池,人口众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程远志在此布置了重兵。
原时空里,关羽破曹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都没能攻破襄阳城。
江陵城的规模仅次于襄阳,同样粮草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