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开发也需要钱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五月份,扶余城迎来了一个比较重大的节日——端午节!几年的端午来的比较早,去年的黏米并未送过来!

    但是民间还是用糙米包粽子,端午节是一年当中比较重要的节日,首先就是打扫祭祖,然后才是祭拜屈原。

    辽东的汉人并不占多数,还没到大规模移民的阶段!历史上当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大量的汉人才向着辽东迁徙躲避战乱,一部分往南走,一部分往北方跑!整个中原后来就打烂了。

    但在这个时候,整个辽东的汉人也不少,所以一些生活习俗也被带了过来,其实辽东目前正处于民族大混杂大混居的阶段!未来几十年都处于民族融合的阶段。

    端午过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对于忠义军谈判的条款反馈也终于回来了!

    带回消息的还是那名侍者,同时还有渤海国兵部的一名官员!

    渤海国同意忠义军改弦更张,归顺与渤海国的条件,赐封安火奴大将军为扶余大都督,赐扭纹金印,忠义军其余高层各有封赏,总之是官帽子一顿扔。

    既然归附了渤海国,忠义军的军事建制自然也不会被撤销,这一点是忠义军的底线,好在需要渤海国朝廷负责的军饷并不多!

    扶余城归于忠义军管辖,不做租借,每年需向渤海国上京朝廷上缴赋税,象征性的粮食两百担!

    这是最主要的两条,其他的基本上都按照之前双方谈判的条款执行。

    于是安火奴等人都在城主府装模作样的叩谢皇恩,接过了渤海国朝廷的圣旨,那名兵部派来的官员的任务完成,渤海国使者最后与李耕的人商量最后的公文确认,双方签字。

    这都像回事一样做了,人家也算比较有诚意了!其是渤海国那边朝廷上为此还大为庆幸!招安的事情竟然还是人家主动的,这可是求不来的啊。

    扶余城这边原本就是因为国力衰退,减少了驻军,整个西北方向,对于契丹的防御就低,这下等于是后顾之忧解决掉了。

    这边忠义军方面得到了更大的地盘,根据协议,扶余府的占地可不小,其中有两处地方尤为重要!

    一处就是辽河上游的一处叫做河源的地方,此处就是后世的辽源市!那可是煤炭的主要产地,还有一处则是在西南处的开原,铁铝铜矿都在这里!

    这个地方很多人不清楚但要说山脚下的铁岭,可能很多人都清楚了!

    李耕曾说过一句话玩笑话:“世界的尽头通往铁岭!”很多人都不明白他说的是啥。

    在法理上有了渤海国的承认,拿了人家的官印,当了人家的大都督,再也不用时刻准备打仗,抽出了宝贵的资源和人力,忠义军需要做更多自己的事情了。

    最主要的是,扶余城的所有大小商号商行,现在能将生意完全做到了整个渤海国去!韩氏族长为此大畅老怀,韩家的人不但站稳了脚跟,以后可能会更加发达。

    商路的开通等于是开了财源!没有钱很多计划中的事情都没法做,对于钱对于财力的重视,那可是李耕三番五次的强调的事情,忠义军上下当然都非常重视。

    在几次忠义军的民政发展扩大会议上,大家的发言都很踊跃,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的意见。

    这些会议的建议都需要整理成册,然后递交给会议主持者,大都督参议团成员审阅。

    安火奴做了个大都督,但他清楚这都是个虚衔,没什么实际意义,即便是有实权,他也不想要,更不想当,他知道这是李耕硬要把他推出来的。

    安火奴不但对扶余城的民政不熟悉,就连具体的事物也是原来的城主府武玲珑在做,他更喜欢去训练士兵。

    但是忠义军不能没有一个首脑,尤其是在对外交往中。

    武玲珑毕竟是女子身份,多有不便,所以安火奴就只能出面了,同时也接下来大都督这个职位。

    但在正式的政策会议上,他就不愿当家做主了,因为自己也做不不了,所以按照李耕的建议,成立了大都督府为名号的参议团!参议的身份有下面人推举而出,加上李耕武玲珑等人一共也就十二三个人。

    所以凡是重大会议,其实也就是这十二三人开会决定!参议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过一段时间需要重新推选。

    而且参议只有荣誉没有特权,能够成为参议的人其实也就是整个忠义军各方面领头的首领,即便是重新推举,估计还是他们。

    但李耕的意思是要形成传统,慢慢的传承下去,万一有参议出身意外或者身故,那么就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了。

    这种模式大家也不觉得太新鲜,大致上与当初大唐李世民的神策府差不多,大家干的都是幕僚的活,叫做军事团倒也差不多。

    而扩大会议则是更多人的来参与开会,每个人都要准备自己的提议和建议。

    一些大老粗能干军师的活,所以这些人的兴致都很高。他们提出的很多计划有很多也都是异想天开的。

    不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