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遥远的海外世界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扶余城目前在忠义军的管理下一切都很和谐,百姓们倒也安居乐业,这一年的忙碌过后,大家的收入都不错,自然脸上的笑容更加多一些。
很多事情都已经步入正轨,将近一年多的通知,使得所有扶余府内的百姓对与忠义军的信任更重,也更有信心。
中秋过后没多长时间就要年关了,很多人都在忙碌准备过年的事情,而也正是这个是时候,也是大量商品充斥市场,民间购买力很旺盛的时候。
冯思朗正因为调拨货物而忙的不可开交,现在又接到新城那边对于新式农具短缺的报告。
他不得不再往都督府里面跑,扶余城到处都是新建造的房屋建筑,可唯独就这个都督府现在还是一个工地烂摊子。
主要是这里的建设资金总是不足,经常性的上面就把资金调走了,搞得没有人愿意再接这里的工程。
这里的人忙忙碌碌的要在年底各种账册和计划公文全都完成,对于冯思朗来讲,自己的要求未必能够顺利通过。
主要是关于新制铁器的大批量货无调拨,忠义军的管控一直都很严格,并未完全交给下面,冯思朗作为忠义军整个商贸系统的负责人,底下的三四个商行都缺货,他也只能去找人去审批。
而审批新是铁器这个的,最高层就是李耕,没有他点头,下面几个大型的炼坊出产的不论是铁质农具生活用品,还是军用刀剑全不能出货,就连自己的商行也进不来货。
一是这样的商品实在太畅销,而一个,李耕早就强调过,不能太早将自己炼坊的技术优势传播出去,所以对于铁器是要控制的。
关键是,因为效益和利益的巨大推动力,目前兴城和新城的炼坊之内聚集了大量的有脑子的工匠群体,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配方核心材料发明出来。
而他们这种看似无用的发明,在忠义军这里却是受到鼓励和奖励的,这也就让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投身进去。
冯思朗遍寻不见李耕的踪影,不免心里面焦急,最后无奈之下去求见武玲珑。
从武玲珑的嘴里他才知道,李耕过完了中秋节不在了,据说是去了南边的海港,主要还是对于这条商路上的一些问题一并解决。
南下海港这条商路一直都是四海通商行负责保障的,人家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忠义军这边的商行只是用以合作,他们是没有控制权的。
现在为身边么要由李耕亲自前去处理?这是什么意思哪?难道……?
冯思朗一肚子疑问,但却并不敢问,关键是目前整个渤海国的乃至辽东的商贸都是由他负责,南下海港的商路问题,自己怎么不知道?
不过李耕办点事情,他还真是没有资格询问,只能向武玲珑反应铁器缺货的问题,如果李耕这边不批准,难道还等他回来不成?时间和商机不等人啊。
武玲珑只能负责给他解决,好在这边李耕是放权的,参议团与都督府还是能够有点权威,各大炼坊还是会匀出一点货的。
而此时的李耕已经南下过了安东府!这是未来的大唐安东都护府的辖地,此时还没有纳入其版图当中。
此地虽然处于大唐的控制之内,但也是因为渤海国的缘故,大唐对于安东府并未派兵,大致上这里是出于两不管地带。
对于整个辽东半岛,大唐的控制力度并不大,安东府之下就是金州郡,而郡守根本就不存在这里虽然称为“郡”实际上也就是当个县镇管辖而已。
因为此地大多是一些农民和渔民,从来也是贫苦之地,所以受到关注不多。
但这几年因为海港商路的关系,来往的商旅越来越多,渐渐的人气渐盛。
北上南下的车马纵横!李耕记得这里最好的不冻港应该是旅顺港才对,不知道在唐代这里发展起来没有?
与他通行的正是四海通的白泉礼,按照他的说法,海港似乎距离李耕印象当中的位置相差很大,但应该也相距也不是太远才对。
“李先生啊,这一次我可是专门通过了很多的关系才摆平这件事,所以咱们都要重视一下,如果合适的话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白泉礼谈的是从海路大肆走私盐铁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商品,这对于四海通商行来讲是有利益的。
这时候的大唐海运并不发达,所使用的船舶也都很小,主要的港口主要集中在宁波港,登州港以及后来的广州港等处。
而这三处港口都没有大型的造船作坊,如此需要花大笔资金的事情,除了官府朝廷,私人之间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大唐除了内河内湖之中建立有水师军队,海商用以打击海盗的水师只在山东半岛存在,那就是大唐登州水师。
但他们也是缺少大型船只的!实在是山东这里是不适合发展造船业的,当初隋朝之时,以及随后的太宗高宗,甚至武周之时,因为要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才在辽东半岛运送木材在山东大肆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