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科举余波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虽说他的能力与当年的刘伯温不能相比,但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论能力的全面,见识广阔以及揣摩上意,舍得下面皮,刘伯温未必就能胜他。

    听见朱标的点名发问,李善长只略一思索,便会意的出面道:“太子殿下,臣以为,考生心中有怨,合该安抚,以示圣恩。”

    “但试科举已然结束,除却被身籍顶替的考生,其他人无有资格补录再考,否则亦是对大明各省考生的不公。”

    “可天下没有完美无缺之制。”

    “臣遂以为,考生心有不忿,何不以其他的方式再行考察,再派国子监祭酒及六部郎中等去往考察,若真有沧海遗珠,大胆举荐,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见李善长说到了点子上。

    朱标两眼微眯,也就没有计较他这番谏言中掺杂的私心。

    朝廷推广市科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渐渐取代裙带关系严重的举荐制。

    而李善长这个方法,显然是为举荐制留下了一个后门。

    但此刻他也不好一言否决。

    “既如此,那就令礼部在应天府中专寻一地,布告天下读书人,准予在此地议政议学,不因言获罪,由国子监及礼部联合经营。”

    “但,大明务实。”

    “议政也好,议学也罢,不倡导空谈之风。”

    说着,朱标作沉思状。

    揣摩了一会,才像是替李善长拾遗补缺道:“往后每月,礼部,国子监可准备些考题预览,朝廷也会专门筛选些不涉机密的六部时政政令问政于此,每旬更换考题。”

    “考生自愿参考。”

    “每三月,集召每旬考生头三甲,开一场辩赛,最终三甲,头甲可入国子监,或同试科举中榜考生。”

    “其余二甲三甲,可入国子监旁听。”

    “诸卿以为如何?”

    “殿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