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农女的幸福生活》 

    正月里,又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王秀才一见积雪如此深,就延迟了学堂开课的日子。直到二月里龙抬头的时候,才在学堂门口贴出告示,要开课。

    于是这几日,王家就热闹了起来。附近几个村的学生的爹娘纷纷来王家交馆银。王秀才开私塾多年,教出来的学生里很有几个中了秀才举人,还有一个中了进士,在附近的凤阳县当县令。这些被王秀成教出来的弟子们,一年三节,都会派人上门送丰厚的节礼。王秀成靠着开馆的馆银以及这些节礼,养活一家九口颇为轻松。

    不过,他深知子孙出息的重要性,见长子和次子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们一个学做生意,一个营务家里那几十亩田地。三子和四子还在读书,不过,王七郎眼看是读不进去了,王秀成就想着让七郎学个木匠手艺,虽说士农工商,工匠地位不高,可是那养家糊口的银子才是最为货真价实的,王秀成虽饱读诗书,却并不酸腐。

    这天清早,阿九对着镜子梳好头,从妆台的抽屉里取出一枚银环,将那头乌油油的头发束上。何氏走了进来,见女儿身上穿着一身旧的桃红绣牡丹流云绫袄,就说:“你有新的不穿,偏要穿旧的?”

    “娘,这一天去学堂,穿得太光鲜了,人家会说的,学堂里可不是每个人过年都有新衣!”

    何氏听了,就很欣慰:“还是我九儿处世周全,学堂里那几个女娃儿,恐怕没几家过年穿得起新衣服的。”

    “娘,不是她们家做不起新衣,而是她们家里的银子,花不到女儿身上,能让她们上学堂,就已经不得了了,哪里还能年年做新衣,你以为人人都有我命好,有这么疼我的爹娘啊!”

    阿九说着,就对着镜子微微一笑,镜子里那张笑脸的脸颊上,就露出两个深深的梨涡。

    看着女儿甜甜的笑容,何氏便道:“你几个月大的时候,我把你放在摇篮里晃悠,你就冲我笑,我看你酒窝那么深,就拿了两粒红豆,放在你两个酒窝里。然后,我接着晃摇篮,不管我怎么晃,那两粒红豆都没有掉下来,当时我就想给你取个小名叫双豆,你爹嫌太土了,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

    九儿将黄杨木的梳子放在妆台上,不想再听她娘的唠叨,就径直走到院子里,对着她七哥和八哥的房间喊:“七哥八哥,您们到底好了没有?”

    “好了阿九,我和七哥就等了!”杨八郎将自己的房门打开,和他七哥一起走了出来。

    兄妹三人并肩而行,往学堂走去。

    王秀成为了多招点学生,特意将塾馆建在乌山村,桃园村和江家村这三个村子中间的那片茶山上。

    本地人爱喝茶,也爱种茶,家家户户都有几亩地茶园。到了清明时节,家家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挎着竹篮到茶山上去采茶。三个村子中间的这片茶园,大约有五六十亩地,中间一块地势特别突出,王秀成就在这块地上盖了塾馆,小院里宽宽敞敞一个大堂,四五间小房子,一色的青砖红瓦,看起来很是气派。

    三个村子都是大村,儿郎众多,再加上王秀成教出了几个举人进士,在这一点颇有点小名气,所以学堂里学生众多,每年都是课堂上实在没有空位了,才停止招收学生。

    王秀才收徒,不问男女。本朝虽也信奉儒家学说,可是对于女子读书一事,却颇为开化,连朝中的太学都有男女同堂而学的。所以,男女混在一起读书,实在是寻常事。

    不过,毕竟是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肯让女儿读书的人家,还是少数。

    比如王秀成的学堂里,一共三十五个学生,其中只有五名女学生,还包括他闺女阿九在内。

    王家兄妹三人沿着茶山中间的那条小路,往学堂走去。他们的父亲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第一个赶到学堂备课。

    兄妹三人都不想和父亲一道去学堂,于是总是要迟上半个时辰再走。

    走到半路,王八郎就说:“七哥,你说,万一那些山匪,冲进我们学堂怎么办?”

    王七郎瞪了弟弟一眼:“你好的倒是不会想,学堂里都是穷学生,他们进学堂做什么,倒是我们村的那几户富裕人家,才要加倍小心!”

    “七哥,他们再凶悍,也不敢冲进村里抢劫财物吧?毕竟我们村子好几百口人呢!”阿九接话道。

    王七郎道:“你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反正,最近不要乱跑就是!”

    兄妹三人说说讲讲,就到了学堂里。

    一进课堂,就见堂里坐满了人,除了他们兄妹三人之外,其余人都到齐了。

    众人的书本都存放在学堂靠窗的柜子里,阿九便先去柜子里取自己的书本。她抱了一抱书,刚抬头,就听见一个清朗的声音说:“王阿九,你拿错了,这本《诗经》是我的!”

    阿九一抬头,只见何劲松站在自己面前,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诗经》是你的?上面没你名字啊!”阿九有些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