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分裂,长安乱相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313章 分裂,长安乱相

    长安城。

    时间来到九月中旬。

    南边的会议早已开完,董卓却还在为过冬粮发愁。

    李傕、郭汜为什么敢带人跟董卓唱反调,还不是因为董卓发不出军饷。

    这两年关中人口流失极其严重,雪上加霜的是,没人耕地后,收成急剧下降。

    就算李傕、郭汜纵兵抢掠,也收不到多少粮草,更别说一直在朝中跟大臣斗智斗勇的董卓了。

    现在的情况,就连皇帝刘协都只能吃粗茶淡饭,只有董卓郿坞中还能见到荤腥。

    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剧长安城内紧张的氛围。

    目前,董卓军分成四部分,董卓、段煨、李傕、郭汜各带一部分。

    董卓嫡系,牛辅率领一万余人马,加上董越、董昱率领的一万皇宫内禁军。

    李傕、郭汜一开始各自带领五千余人,现在已经膨胀到各两万人。

    函谷关没人把守,董卓早就召回牛辅,主管长安城内治安、城防。

    至于段煨则在华阴屯田,且保持中立不再听董卓指派。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皇帝刘协及麾下以黄琬为首的帝党派作祟。

    就连李傕、郭汜也是被策反的对象,不然,给二人十个胆子也不敢跟董卓叫板。

    郿坞太师府,书房。

    董卓日夜操劳,略显消瘦,老态毕现,花白的须发之下,圆脸上满是褶皱,老年斑纵横间,暮气顿生。

    他对面站着一文士,两鬓斑白,阴狠的气质全无,只剩些书生意气。

    这人正是李儒,董卓无法掌控朝政,导致他这位朝堂内的女婿举步维艰,屡屡遭受黄琬等人打压。

    李儒只要不想升,黄琬的打击便形同虚设。

    这天,翁婿两人在书房会见自然是有要紧事。

    随着李傕郭汜队伍越发壮大,董卓麾下牛辅、董昱等自家将领也越发不满。

    起因则是李傕、郭汜两人纵兵劫掠,而原西凉军却军纪越发严苛,导致士卒们怨声载道,有些人开始脱离队伍加入李郭麾下。

    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将领除了段煨,全都忍不住了。

    “文优啊,纵兵之事,我绝不允许!”

    董卓一开始有多强硬,后面就有多烦忧:“可众叛亲离却非我所愿也。”

    经过这些年,那么多努力,却屡屡遭受挫折,董卓越发老化的心态生出了退意,想要有个善终。

    回老家不可能善终,继续独霸朝政,灭亡之日不远矣。

    在董卓看来,生路有且仅有一条,投靠南边。

    但又不能空着手去,有点纪律的西凉军就成了见面礼。

    想来,南边最缺骑兵,董卓送上这么一份大礼,想要个善终,给儿子谋一份前途,并不是难事。

    可惜,麾下这么多人,仅有李儒懂他。

    “主公勿优。”

    李儒羽扇冠帽,颇有一副成竹在胸的把握,道:“清者自清,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您的苦心。”

    这个时候,董卓像个孤苦的老人般抽泣道:“我怕是等不到那天了。”

    李儒心底闪过鄙夷,鳄鱼的眼泪流再多有什么用,还不都是自己造的孽。

    不过,表面上李儒不会有所表示,就算再看不起董卓,两人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主公可跟将军们言明一切,愿意跟随者留下,不愿者,放他们离开。”

    李儒又出一计:“日后若是有人发达了,总也顾念一份香火情。”

    “这…”董卓犹犹豫豫道:“就没有两全之法吗?”

    李儒暗自叹息,道:“主公,世间之事,往往难以两全。如今局势动荡,人心思变,我等身处漩涡中心,更是需得审时度势,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

    将军们各有志向,有的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或许只求安稳度日,强求不得。

    主公若能坦诚相待,既显胸襟,又能检验真心,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主公所虑,无非是担心此举会削弱自身实力。

    然则,真正的力量,并非仅仅在于人数的多寡,更在于人心的向背。留下那些真心追随、愿意共赴时艰的勇士,远比一群心怀异志、勉强留存的士卒更为可靠。

    至于那些选择离开的,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刻,会成为我们的助力,也未可知。毕竟,世事无常,今日之敌,或成明日之友。”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明确方向,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一线生机。请主公三思。”

    董卓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此事…此事…”

    “唉…”

    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