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刘协:皇帝就该跟百姓同甘共苦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确实,沟通与合作是实施任何政策的关键。”赵司徒点头赞同,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还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特别是那些能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技术。同时,鼓励并资助有志于农业的青年才俊,培养新一代的农业专家,为国家的农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我认为还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等自然灾害。”周忠继续阐述他的见解,语气中充满了对农业未来的憧憬。
“周大人所言极是,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赵温深以为然。
不管两人如何商量,唯独忽略了洛阳附近百姓仅有二十余万的事实,而京官老小加起来可不止万人。
再加上军队、维护治安的吏员,林林总总快两万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说话也没那么多官话,更贴近现实。
“我听说太尉的侄儿周益州深得吴王殿下信宠。”
赵温假装喝醉地问道:“太尉可有门路去往荆州拜见吴王殿下?”
周忠“醉眼朦胧”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到万不得已,我作为长辈岂有去求晚辈的道理?”
赵温心中暗自思量,太尉周忠此言虽带几分醉意,却也透露出几分老练与深沉。他深知官场规则,即便侄儿在吴王面前得宠,自己身为长辈,也不宜直接借势,以免落人口实,坏了家族名声。于是,赵温换了个角度,试探性地说道:“太尉言之有理,家族荣耀自当由后辈们去争取。不过,这世道风云变幻,我等身为朝中重臣,若能适时为后辈铺设些道路,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泽。想那吴王殿下,英明神武,广开才路,若太尉府中有合适的人选,能得殿下青睐,岂不美哉?”
周忠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轻轻放下酒杯,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赵大人所言极是,家族兴衰,确需长远计议。只是,这朝中之事,复杂多变,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至于我府上,若有可造之材,我自会留心培养,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赵温见周忠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自欢喜,他知道,周忠这样的老狐狸,不会轻易透露底牌,但今日这番对话,至少为他日后的布局埋下了一丝伏笔。
于是,他顺着话头继续道:“太尉高瞻远瞩,赵某佩服。说来也是,朝中之事,确实需步步为营。不过,我观近来朝局,似有变动之兆,太尉可有何高见?”
周忠轻轻摇了摇头,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朝局如棋局,变化莫测。我等只需做好分内之事,静待时机。至于其他,顺其自然便好。”
赵温心中暗骂,也不再打机锋,说道:“实不相瞒,我觉得陛下太天真,不是人主相,欲行伊霍之事,帮助吴王殿下登基称帝。”
周忠抬眼斜睨,故作没听见,道:“今日醉矣,多谢司徒款待,某明日再来拜访。”
说罢,周忠就要起身。
赵温也不装了,拦住周忠去路,说道:“周太尉,你我深知此中利害。吴王殿下英明神武,深得民心,乃是真龙天子之相。而当今陛下,虽承大统,却性格软弱,难以驾驭朝政,更兼外戚干政,朝纲不振。我等身为臣子,理应为社稷计,为百姓谋,岂可坐视不理?”
周忠闻言,面色微变,但随即恢复如常,缓缓坐下,目光深邃:“赵司徒言之有理,然则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是满门抄斩之祸。你我需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再者,吴王殿下虽有登基之心,但朝中反对之声亦不在少数,需得一一化解,方能成事。”
“周太尉所言极是,”赵温点头附和,“正因如此,我才欲与太尉共谋大计。太尉智谋过人,若得太尉相助,此事必能事半功倍。我愿以家族前程为誓,与太尉同舟共济,共赴大业。”
周忠沉吟片刻,终是点了点头:“赵司徒既有此决心,周某自当鼎力相助。但切记,此事需步步为营,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可先暗中联络朝中重臣,寻求支持。”
“自当如此。”赵温点头,图穷匕见,道:“那吴王殿下那边,就劳烦太尉多上心了。”
周忠摆手道:“不急,待我跟瑜儿通信后也不迟。”
…
荆州。
金茂意外收到周瑜来信,关于其中赵温和周忠想要扶持他上位的说法嗤之以鼻。
“来人,去打探打探,洛阳发生了何事?”
次日。
金茂看着锦衣卫收集来的情报,不禁为刘协的所作所为,拍手叫好。
“好侄儿,就该狠狠整治这群不肯与民同修的士大夫!”
这下子,周瑜信中说的事情就有待考究了。
“来人,传荀彧荀文若!”
自从上次荀彧站在刘协那一边,要跟金茂作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