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迎帝回洛阳,天真的刘协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324章 迎帝回洛阳,天真的刘协
金茂这次遇袭,实际上并非自身遇袭,而是替身遇袭。
作为稳健派中的保守性格,金茂身边没有亲兵卫保护,怎么可能以身犯险,去长安迎接皇帝刘协。
自然是派长相完全没关联的替身去的了。
就算这样,还是半路遇袭。
这不由地金茂不愤怒。
事情的起因,则是皇帝刘协的一纸诏书,说是长安困顿,民不聊生,想要返回东都洛阳,希望大将军来护送一下。
这样一来吧,不去又不行,去了更不行,便有了替身试险。
这一试就试出了苦果。
诏书是真的,埋伏也是真的,至于事情真相是什么已经没有必要了。
为此,金茂恼怒地发动荆州、益州十万兵马,准备一举攻破长安城,迎回皇帝刘协,诛杀乱臣贼子。
荆州发兵三路,甘宁率领淮河水师、三营主力、其余战兵,共计两万人马,沿着黄河西渡,从河东郡进攻。
孙策领一路人马,合计一万五千忍,携大胜吕布之士气,猛攻函谷关。
金茂自领一路,辎重兵、战兵,各路特色兵混合,合计三万人马,随时支援。
益州方面,关羽从汉中率军一万五千,发动直接突击。
周瑜手握一万人马居中调节,张飞率一万人马北上。
…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
车骑将军李傕、太尉刘焉等人纷纷上书,指着皇帝刘协太乱来,给大将军下诏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通知群臣呢?刘焉更是在表奏中直言不讳:“陛下,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未与朝臣共议,擅自调兵遣将,恐有失稳妥,更恐军中将士心生疑虑,于战局不利。
臣恳请陛下即刻召回诏书,请大将军罢兵。”
有一人带头,李傕等军阀纷纷附和道:“请陛下下诏书,令大将军罢兵!”
面对群臣的激愤与质疑,皇帝刘协坐在龙椅之上,眉宇间难掩疲惫与无奈。
他深知,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纷争不断,朝廷威严早已不复往昔。
然而,此次东归洛阳并没有任何不妥,宫中吃食都已经紧缩更何况整个长安城。
刘协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心系天下的好皇帝,可惜生不逢时。
“诸臣难道都是这般想法?”
刘协张开双臂,话语中带着哭腔道:“朕为百姓少受饥饿之苦,难道还有错吗?”
刘焉当面顶撞道:“陛下眼中,只有那些贱民才是百姓?我等就不是百姓了吗?
长安尚有旧都之基,人心尚存一丝安定。而今东迁洛阳,沿途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加之粮草不济,万一有何闪失,我大汉江山将何去何从?陛下当以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
洛阳在大将军治下,哪来的贼寇?
刘焉指桑骂槐,说大将军是贼!刘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他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目光已变得坚定。
“爱卿所言,朕岂能不知?但朕观天下大势,长安已非久留之地,贼寇环伺,民心涣散。
洛阳乃祖宗之地,百姓心中尚有念想。朕欲借此东归之机,重振朝纲,安抚民心,逐步恢复中原秩序。
此中艰险,朕自当与万民共担,若能以朕一人之辛劳,换取天下稍安,朕虽死无憾!”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焉很聪明地退下来,给车骑将军李傕使了个眼色。
李傕当即出列质问道:“陛下一句话,就要累死多少人?”
“陛下当真以为万民想要迁都回洛阳?”
“请陛下睁开眼看看吧,外面哪有人想要迁回东都?”
李傕就差说一句:“陛下当担得起吗?”
刘协被气得胸膛起伏不已,凝望群臣,眼中既有怒意也有无奈,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缓缓言道:“朕非不知民间疾苦,亦非一意孤行。
然则,洛阳乃我大汉之根本,昔日繁华之地,今虽遭战乱荼毒,但其文化底蕴、政治地位,岂是长安所能轻易取代?迁都之议,非为一己之私,实为长远之计。朕欲借此契机,重振朝纲,恢复昔日盛世之景,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免受战乱流离之苦。”
言毕,刘协目光扫过群臣,落在几位老臣身上,语气柔和了几分:“朕知诸位爱卿心存疑虑,更兼疲惫于连年征战。
但朕坚信,只要君臣一心,上下同欲,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朕愿与诸卿共谋大计,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拔贤能,以辅佐朕治理国家,共克时艰。”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透出一股坚定:“至于民间意愿,朕亦会亲自下诏,广开言路,设立民意箱,鼓励百姓上书言事,无论是赞同迁都,还是另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