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幽州。
赵云须发皆白,膝下有两儿两女,女儿都已经嫁人。
两个儿子赵广、赵统则在手下任职。
可惜赵云太过忠直,不曾给两个儿子开过后门。
大儿子赵统没有继承赵云的武将才能,一直在后勤忙碌,现在只混到长吏位置。
次子赵广倒是有点武力值,可惜生不逢时,即便是幽州地界也没什么大战能打,偶尔出现的小部落叛逆也根本轮不到他来简陋,从军五年才混到骑兵屯长。
抓住这个关键,魏延早就向金哲申请过某些许可。
幽州大营。
魏延朝赵云抱拳道:“末将代替四皇子殿下向赵将军问好。”
赵云抱拳回礼:“魏将军客气了,四皇子殿下近来可好?”
魏延笑道:“殿下一切安好,且对赵家两位公子颇为关注,特命末将前来询问,看是否有机会让两位公子能在军中得到更多的历练。”
赵云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自然明白魏延此言背后的深意,却也清楚这是为子谋前程的正当请求。他沉吟片刻,道:“犬子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魏延摇了摇头,诚恳地说:“赵将军过谦了,赵统虽长于后勤,但其治军严谨,条理分明,实乃难得之才;赵广勇猛果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如今边疆虽暂无大战,但小规模的冲突与巡逻任务却从未间断,何不借此机会,让两位公子轮流参与,既积累经验,又能磨砺心性?”
赵云听后,心中暗自思量,魏延此言不无道理,且四皇子的关注无疑是对赵家的一种支持。于是,他缓缓点头:“既如此,便有劳魏将军多加提携,让两个孩子能在实战中有所成长。”
魏延见赵云松口,心中一喜,连忙应承:“赵将军放心,末将定当竭力相助,不负殿下与赵将军厚望。”
随即,赵云又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赵家两位公子,眼神中满是期许与严肃:“你二人此番随魏将军出征,定要谨言慎行,虚心学习。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仅要勇猛果敢,更需智谋与团队协作。记住,你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代表着赵家的荣誉与责任。”
两位公子闻言,神色坚定,齐声答道:“孩儿明白,定不负父亲与魏将军厚望,定要在边疆历练中有所作为,为赵家争光。”
赵云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武艺的精进,更在于心性的磨砺与责任的担当。于是,他再次嘱咐道:“此外,你二人还需时刻留意边疆的民情与地势,这些都将是你们未来治国安邦的宝贵财富。记住,民心所向,方能战无不胜;知地知天,方能百战不殆。”
魏延听后,亦是频频点头,心中对赵云的深谋远虑更加敬佩。
“将军,北方苦寒,今年又极其寒冷,四皇子殿下在新城独木难支。”
魏延说出这次的目的:“还请将军能调拨军粮以助殿下渡过难关。”
赵云迟疑道:“军粮之事非我所能定,待我向陛下写信进言才能定下。”
“将军!”魏延焦急道:“四皇子殿下在新城日夜操劳,只为稳固边疆,保护我大汉子民免受外敌侵扰。如今寒冬腊月,粮草短缺,若不及时支援,恐怕士气低落,民心也会动摇啊。新城乃是我大汉边疆之重镇,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末将斗胆,请将军务必尽快设法,哪怕先调拨一部份军粮应急,也好让殿下能稳住局面,再图后计。末将愿以性命担保,定会将这批军粮安全送达新城,不负将军厚望!”
“不可。”赵云摇头拒绝道:“陛下将整个东北边疆托付给我,这是莫大的信任,我怎能尚自做主?”
魏延一咬牙,建议道:“将军,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您可考虑飞鸽传书至京城,说明此地紧急情况,同时请求陛下速派援兵与粮草。而在此期间,末将提议从邻近的几个郡县临时征调些存粮,并动员百姓捐赠,虽非长久之计,却可解燃眉之急。再者,加强新城防御工事,提高警惕,以防外敌趁虚而入。末将愿亲自领兵,一面护送征集的军粮,一面加强巡逻,确保万无一失。请将军三思!”
“不行就是不行。”赵云还是拒绝道:“魏延,你我皆知,飞鸽传书至京城,一来一回,时日非短。而今局势紧迫,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陛下对于边疆之事,需经朝臣商议,决策缓慢。征调邻郡存粮与动员百姓捐赠,虽看似可行,实则易引发民怨,动摇民心,此乃兵家大忌。至于加强新城防御,自是势在必行,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惊扰百姓,适得其反。你领兵护送军粮并加强巡逻之议,勇气可嘉,然则兵力分散,更易为人所乘。我赵云一生征战,深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首要,乃是探清敌情,知己之短长,方能制定出万全之策。你速去召集各将领,我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集思广益,定能找到一条既不失民心,又能解困之道。”
魏延愤恨道:“将军当知,某些事并非没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