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稳定添砖加瓦。
考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激起了无数士子的雄心壮志。他们或埋首苦读,以期在文试中脱颖而出;或勤练武艺,梦想在武试中一展身手。茶馆里、书坊间,人们热议的不再是市井琐事,而是对这场盛会的期待与憧憬,整个大汉仿佛被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所笼罩。
各地学府、书院更是积极响应,纷纷组织模拟考核,选拔优秀学子前往京城参加最终的较量。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在师长的悉心指导下,不仅精进学业,更培养起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他们深知,此次考核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检验,更是为国效力、实现抱负的绝佳机会。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朝廷特地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老臣与学识渊博的学者组成的监考团,从命题到阅卷,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细致,力求选拔出真正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士子们的信心,也赢得了民间的广泛赞誉。
金茂深知,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在筹备考核之余,他还着手规划了一系列后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术研究、加强官员在职培训等,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大汉的持续繁荣提供不竭的动力。
随着考核之日的临近,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与期待之中。金茂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他知道,这场人才盛会,不仅是大汉的一次重要抉择,更是开启国家新篇章的钥匙。而他,将与所有臣子、士子一道,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大汉新的辉煌篇章。
次日。
大朝会将议定的消息公布天下。
四位皇子一同上朝。
大皇子金临对宛城城势在必行。二皇子金兵则对长安城极具信心。
三皇子金窦无心出仕。
四皇子金临静观其变。
皇帝金茂端坐在大殿之上,看着四个儿子问道:“你们可有异议”
三皇子金窦率先出列道:“父皇,儿臣无意争夺太子之位,是否可以放弃选择”
金茂凝视着金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缓缓道:“窦儿,你心向学问,不愿涉足朝堂纷争,此心可嘉。但身为皇子,亦有为国分忧之责。虽不争太子之位,你仍需选择一城,以展你之才,为朕,为大汉尽一份力。”
大皇子金临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对宛城之胜券在握,定能以此地为根基,为大汉开疆拓土,彰显我皇室威严。”
二皇子金兵不甘示弱,沉声道:“父皇,长安乃古都之心,文化深厚,儿臣愿以此地为舞台,推行新政,让大汉再现盛世景象。”
四皇子金临则显得更为沉稳,他轻声说道:“父皇,儿臣虽未表态,但心中已有计较。儿臣认为,无论哪城,关键在于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儿臣愿随父皇之意,择一城而治,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金茂听后,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四位皇子各有千秋,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前程,更牵涉到大汉未来的走向。于是,他缓缓开口:“你们所言皆有道理,但选择需谨慎。朕给你们三日时间,再次考量,三日后,朕要听到你们最终的决定。记住,大汉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言罢,金茂一挥衣袖,宣布退朝。四位皇子各自怀揣心思,退出了大殿,而大汉的天空下,一场无声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
回到各自府邸,四位皇子立刻行动起来,调动各自的情报网络,深入分析每一座城池的地理、经济、人文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外部威胁。大皇子注重军事战略,倾向于选择边陲重镇,以图在外敌入侵时能成为大汉的第一道防线,展现其非凡的统帅才能。二皇子则偏好经济繁荣之地,意图通过发展民生、增强国力来赢得民心,展现其治国理政的智慧。
三皇子则对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情有独钟,他认为通过复兴文化、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巩固大汉的根基,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远的眼光。而四皇子,则秘密探访了几处位于战略要冲且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地区,他计划以这些地区为起点,推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力图在短时间内实现局部突破,带动整个大汉的崛起,展现其变革创新的决心。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四位皇子再次齐聚大殿,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与期待。他们依次陈述了自己的选择与理由,言辞恳切,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