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难题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张掖、酒泉、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麓,东西长度朝一千公里。
此地人烟稀少,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常年被匈奴人所占领。
虽说西汉便在酒泉地区设置关卡(嘉峪关),但东汉自西凉动乱以来,便少有士兵驻扎守关。
如今,逐渐壮大的鲜卑逃出新汉边境,匈奴更不敢对新汉呲牙,俯首称臣。
这使得大肆修建轨道成了可能,但也仅限于可能。
因为从武威郡出来,石材就变得稀少,石板路难以为继,再加上粮草辎重运输成了巨大的难题。
西北多风沙,平日里行走就比中原地区难,更别说遇到恶劣天气,那真是难上加难。
因此,诸葛亮第一次遇到大难题。
到底是坚持之前的经验,同时修建石板道和车道,还是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
奈何建设局规划部门老大庞统再东北干得如火如荼,眼下诸葛亮没办法求助于他人,只能靠自己。
好在这几年诸葛亮也不是白忙活,加之其本身并不比庞统差到哪去,这点小事,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很快,诸葛亮便有了初步规划,来找建设局局长鲁肃商议。
“鲁局,我意征用附近匈奴、羌人等氏族为运输队伍,汉民则以黄土为材料砌砖铸石,在金城再开一座砖石厂。”
面对诸葛亮的提议,鲁肃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深知诸葛亮不仅才智过人,更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深远的考虑。金城地处边陲,与匈奴、羌人等氏族相邻,若能巧妙利用这一地理与人文优势,无疑能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同时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实为一举多得之策。
“孔明啊,你此计甚妙。征用匈奴、羌人等氏族为运输队伍,既能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又能增进我们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关系,可谓一举两得。至于以黄土为材料砌砖铸石,更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降低了成本。不过,这其中涉及到的民族政策、劳工权益以及砖石厂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还需我们细致规划,确保万无一失。”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轻轻展开在鲁肃面前:“鲁局所虑极是,我早已有所准备。这份计划书详细列出了招募氏族劳工的流程、待遇保障、安全培训措施,以及砖石厂的选址、技术引进与环保标准等各个环节的详细规划。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定能赢得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鲁肃接过册子,细细阅读起来,越读越是点头称赞。他抬头望向诸葛亮,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孔明,你果然不负众望。有了这份详尽的计划,我们的项目就有了坚实的基石。我立刻组织相关部门开会讨论,争取早日将这一方案付诸实施。金城的建设,有你这样的智者在旁辅佐,何愁不兴?”
“只是…”鲁肃皱眉道:“羌人、匈奴难以驯服,孔明可有妙策?”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鲁局所虑极是,羌人、匈奴之民,性情豪迈,生活习性与我中原大异,若以强硬手段治之,非但难以收效,反可能激起更大的反抗。故而我之计,在于‘心治’而非‘力治’。”
“首先,当以诚相待,派遣使节深入其地,宣扬我中原之和平意愿与繁荣景象,展示我朝之广阔胸襟与包容之心。同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困难,无论是农耕技术、医药知识还是生活物资,我们都应尽力相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与关怀。”
“其次,加强文化交流,举办互市与节庆活动,让两族人民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歌舞、手工艺品、美食等文化元素的展示,让彼此的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减少隔阂与偏见。”
“再者,利用我中原之先进技术,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可以派遣工匠、教师前往指导,传授农耕技术、建筑技艺以及识字读书之法,让他们看到与我们合作带来的实际利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需建立公正的治理体系,确保各族人民的权利得到平等对待。无论是法律制定还是官员选拔,都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公平公正。同时,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处理民族间的纠纷与冲突,维护地区的和谐稳定。”
“如此,以心交心,以情动人,再以利相诱,以法为纲,羌人、匈奴之民自会心悦诚服,与我大汉共谋发展,共创繁荣。”诸葛亮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鲁肃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与期待。
鲁肃满意地点头,随即皱眉说道:“羌人、匈奴等氏族好解决,可所需的粮草辎重恐怕又要再上一个台阶,此事,陛下怕是不会同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他轻摇羽扇,缓缓道:“您所虑,亦是亮之所思。然则,世间之事,非唯力取,更需智得。陛下之忧虑,无非在于国库之充盈与民生之安康。吾有一计,或可解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