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第(3/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礼部尚书还积极推动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与民间往来,鼓励学者互访、学生留学,以及商人之间的贸易合作,力求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搭建起一座座坚实的友谊之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共同孕育出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言归正传。
面对诸葛亮的反对,金茂疑惑道:“孔明有何推荐”
诸葛亮毛遂自荐道:“臣愿当担此次粮食局重任!”
这时,庞统跳出来反对道:“陛下,若是连诸葛孔明都能胜任,臣斗胆自荐!”
很快一个个大臣全都跳出来毛遂自荐。
“肃静!”金茂制止了闹剧。
“既然诸位都有意愿,那么就每人交一篇策论上来,谁写得好,这个局长就交给谁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随即各自心中盘算开来。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关乎家族荣耀与朝中地位的一次较量。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日里,不论是擅长文治的儒臣,还是精通实务的能吏,皆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地撰写策论,力求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自己对粮食管理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方案。
诸葛亮回到府中,夜深人静之时,他研墨铺纸,笔下生风,不仅分析了当前粮食储备的现状,还提出了“屯田制”与“水利兴修”并举的策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力。他的策论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又不乏细致入微的操作方案,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庞统亦不甘示弱,他则从市场调节与物流优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粮食流通网”的构想,旨在通过改进运输系统,减少损耗,并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供需,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庞统的策论充满了经济思维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展现了他作为智者的敏锐洞察与务实精神。
数日之后,一篇篇饱含心血与智慧的策论呈于金茂案前。他逐一审阅,每篇策论都各有千秋,让他难以抉择。最终,金茂决定召集朝中重臣,公开讨论这些策论,让群臣各抒己见,共同评估哪一份方案最为可行且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这场讨论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对文化融合现象的又一次生动体现——不同的思想、策略在此交汇,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金茂的决策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最终,金茂综合考量,选取了一个融合了诸葛亮与庞统等人精华的综合性方案,并任命诸葛亮为粮食局首任局长,同时成立专项小组,吸纳多位大臣的智慧,共同推进这一关乎民生大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