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洛阳。
金茂收到赵云来信,得知北方闹寒灾,可他实在抽不出身来。
因为不止东北闹寒灾,西北也闹寒灾,或者说黄河以北都闹得比较凶。
目前金茂已经抽调大半资源,要是还有问题,就得动用战备了。
这天,御史大夫步骘进言:“陛下,如此庞大的物资,怎么会不够,河北之民不过两千万,却用了足够四千万人口所用物资。”
“臣怀疑其中有人贪墨!”
金茂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望向步骘,沉声道:“步爱卿此言可有确凿证据?若无凭无据,此等言论恐会动摇民心,更会让真正为国出力之人寒心。”
步骘见状,连忙躬身行礼,神色肃穆:“陛下明鉴,臣虽无直接证据,但账目核查之中确有诸多疑点,多处物资流向不明,加之民间流传着关于某些官员借机中饱私囊的流言,臣以为,此事不得不防,不得不查。”
金茂点了点头,心中虽有怒火,却也明白此刻稳定大局更为重要,他缓缓道:“好,朕即刻下令,成立专案组,由你御史台牵头,联合刑部、户部共同彻查此事。务必做到公正公开,既要找出贪腐之徒,也绝不能冤枉一个清官。”
“另外,传令下去,增派御史巡视各地,确保救灾物资能够准确无误地发放到百姓手中,同时,开启民间举报通道,鼓励百姓监督,一旦发现贪腐行为,严惩不贷!”
步骘闻言,心中一凛,随即恭敬答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金茂挥了挥手,示意步骘退下,自己则继续埋首于案牍之中,心中暗自思量:这寒灾之事,看似天灾,实则也是对朝廷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若不能妥善处理,恐将引发更大的危机。
想到此处,他更觉肩上的担子沉重,但身为帝王,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方能保得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没想到新汉建朝不到十年,却滋生腐败!”
金茂感概道:“那些贪墨赈灾银两的官员,简直是国之蛀虫,民之仇雠!朕定要亲自过问,严惩不贷,绝不能让他们坏了朕的江山社稷,凉了百姓的心。”
他站起身,缓缓踱步至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这不仅仅是对腐败的痛恨,更是对如何构建一个清明政治环境的深思。金茂意识到,单靠严惩并不能根治问题,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加强监督,提升官员的道德修养,让清廉成为每一位官员的自觉追求。
“传令下去,”金茂沉声道,“召集各部尚书及御史台官员,明日一早于朝堂之上共商对策,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寒灾,更要借此机会,彻底清查吏治,建立更为完善的监察体系,确保此类事件不再重演。”
夜已深,金茂却依旧难以入眠,他心中明白,这一场战斗,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作为帝王智慧与决心的试炼。他必须以身作则,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新汉带来的福祉与希望。
次日清晨,金茂早早便穿戴整齐,步入金碧辉煌的朝堂,目光坚定而有力。他深知,今日的决定,将影响深远,而他,已准备好迎接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挑战。
司徒戏志才出列,官吏升迁之事本就是司徒本质,下面出现贪腐,他难辞其咎。
“陛下,臣乞骸骨。”
金茂闻言,眉头微蹙,目光中却不含丝毫责备之意,反透出一抹深思。他缓缓走下龙椅,步至司徒戏志才面前,亲手扶起这位年迈的重臣。“司徒大人,国之栋梁,岂能因一时之失而轻言离去?腐败之瘤,非一日形成,亦非一人之过。朕要的,是与你等共谋良策,根除病灶,而非简单的责任推委。”
朝堂之上,众臣皆静,只闻金茂沉稳之声回荡。“今日,朕欲推行三项举措:其一,增设御史台,专司监察百官,无论职位高低,一旦查实贪腐,严惩不贷;其二,修订律法,加重对贪墨之罪的惩处,同时设立举报机制,保护举报者安全,鼓励民众监督;其三,重启科举,广纳贤才,以才德兼备者充实朝廷,逐步替换那些尸位素餐之辈。”
言罢,金茂环视四周,目光中既有威严亦有期许。“朕知,此路不易,或有阻力重重,但朕心意已决,誓要还朝堂一片清明,让百姓看到,新汉之下,腐败无处遁形,公正与光明终将普照大地。”
司徒戏志才闻言,眼眶微湿,俯身再拜。“陛下圣明,臣愿倾尽余生之力,助陛下成就这番伟业。”
朝堂之上,随之响起一片附和之声,金茂望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时,太尉周瑜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只差政务群臣有失偏驳,难保不会又郡县武官参与其中。”金茂闻言,眉头微蹙,目光转向周瑜,神色中带着几分深思。“爱卿所言极是,郡县武官手握兵权,若心生异念,确为一大隐患。但朕亦有考量,欲设御史台,专司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