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关乎国本,需谨慎而行。德才兼备固然重要,但亦需考量其是否有驾驭群臣、安抚百姓之能,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与决断。此外,继承人对于治国理念的理解与实践,亦不容忽视。或可设一考验,让诸位皇子于朝堂之外,处理一些实务,观其成效,再行定夺。如此,既能全面了解皇子们的真实能力,又能避免因一时之偏见而错失良才。再者,民心所向固然重要,但亦需警惕有心之人的刻意引导,需多方查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无误。如此,方能选出真正合适的继承人,确保我大金江山永固。”
“诸位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金茂点头道:“但外出历练只适用于年轻的皇子,大皇子年长,是时候调回洛阳任职。”
“大皇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多年在外历练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威望。让他在洛阳担任要职,不仅能将其所学应用于实际政务,还能借此机会进一步磨砺他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同时,洛阳作为都城,政务繁忙,复杂多变,正可考验大皇子在复杂局势中的应变能力和大局观念。此外,朕意已决,将在洛阳设立一个由朝中元老与能臣组成的顾问团,对大皇子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兼顾国家利益与民生福祉。这样既能让大皇子在实践中成长,又能保证朝纲不乱,国家机器平稳运行。至于其他皇子,朕亦会根据他们的特长与历练情况,逐一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共同为大金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总之,选贤任能,不拘一格,方能确保我新汉世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四皇子金哲。”金茂沉吟道:“让他不用在东北折腾了,去西北,接任大皇子现今的职务。”
众臣皆是一凝,知道皇帝陛下这要比对两人的优劣。
若是金哲上任后干得比金临漂亮,那么太子之位就会落到金哲头上,反之则是金临当太子。
这不公平!
南阳王刘协出列,为金临打抱不平道:“陛下,臣斗胆进言金临殿下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于西北边陲励精图治,使得那片荒凉之地焕发生机,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此乃有目共睹之功绩。而四皇子金哲,虽亦有才情,但未曾有过如此显著的政绩作为支撑。直接将金哲调往西北,接替金临之职,恐难以服众,更恐伤了金临殿下及其麾下将士之心。臣以为,选拔储君之事,应当更为慎重,既要考量诸皇子的能力与贡献,亦需兼顾朝野上下之民意,方能确保未来国君之选,既合天道,又顺民心。”
“再者,金临殿下不仅政绩斐然,更在军民之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以身作则,亲民爱民,多次亲赴前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其英勇事迹早已传遍四海,成为激励士气、安定民心的基石。若贸然易将,不仅会动摇西北边防的稳定,更可能引发将士们的不满与猜疑,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无疑是一大隐患。
反观金哲皇子,虽在文学诗词上颇有造诣,亦曾参与过一些朝廷事务的处理,显示出一定的行政能力,但在治理地方、统御军队方面的实际经验尚显不足。储君之选,关乎国本,非同等闲。理应将候选人置于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历练,考察其应变之策、治国理念以及能否赢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
因此,臣建议,不妨先让金哲皇子担任一些较为重要的地方官职,如京畿要地或经济重镇之知府,让他在实践中积累更多治国理政的经验,同时观察其是否能够迅速融入地方、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百姓与官员中的口碑如何。待时机成熟,再根据其实际表现与功绩,综合考量是否适合作为储君人选。如此,既是对国家未来的负责,也是对每一位皇子公正公平的对待,方能确保储君之选既符合皇室传承之序,又真正顺应天下苍生之愿。”
“嗯,南阳王说得很有道理。”金茂说道:“你这番话更加坚定朕的想法!”
“既然大皇子如此优秀,正好检验一番四皇子的成色,也好早些为其找到适合的道理,免得蹉跎人生。”
“他们都是朕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朕岂能厚此薄彼”
南阳王刘协震惊地抬头,没想到皇帝陛下态度如此坚决,心中不禁暗自赞叹皇上的深谋远虑与慈父之心。他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陛下圣明,以国家大局为重,兼顾皇子个人前程,实乃天下万民之福。臣愿全力协助陛下,确保此次选拔公正无私,既能让大皇子之才得以彰显,亦能让四皇子在历练中成长,寻得属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如何安排,臣建议不妨设下一系列考验,既有文治武功的比拼,也有治国理念的探讨,更有对民情民意的体察,如此全面而深入地评估两位皇子,方能选出真正能够引领我大夏走向繁荣昌盛的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