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7 章 阿史德元珍,李贤...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武周]定鼎》 

    

    高侃在收到出征诏令之时的惊讶,远远比不上在获知这条讯息之际的如遭雷击。

    皇太子李贤亲自披挂出征是什么概念!

    既为太子,也就是半个君主,这就意味着,高侃他并不仅仅需要担负起协助出战的职责,还需要尽到护驾的义务。

    若是太子与安定公主一般,曾经有过出征的履历,就算只是一两场小规模的战事也无妨,总能让人知道他起码有知兵的能力。

    偏偏——他没有啊!

    一想到此前对于战局分析之中的顾虑,非但不能因为前线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将领将其平息,反而因为太子出征而越发变成了此战的弊病所在,还大有可能要多戴上一层镣铐以迎接考验,高侃就觉得自己眼前一黑。

    他努力克制着自己想要当场拍案而起的冲动,但一旁的信使真不难听出,高侃在发问之时的声音,和刚才大有区别。“怎么会是……太子亲征呢?”

    信使摇头不答。他也答不太上来。

    陛下有意让高侃征讨北方这件事,已在长安城中传开,他当然能说。

    太子出征这件事却是在京中引发了一番争议的,他便不能跟高侃说,天后反对这件事,是天皇非要送太子参与到这一战中。

    好在高侃也没有难为他的意思,直接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去。

    决定到底由谁出征的,终究还是下达军令的天子本人,而不是一个报信的信使。

    他跟旁人较劲也没有什么意义。

    只是在人已经退下之后,高侃又忍不住握住那份军令,用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自言自语:“怎么就选了我来护卫太子出征呢?总不能是因为我可靠有为吧?”

    要说他也确实能算是个经历良多的将领了,要不然也不会被英国公李勣在即将病故的时候提及,可若要让他在此等艰难困厄的情况下带着太子取胜……

    这也太难为人了。

    但陛下军令已下,应当没有收回去的道理。他统兵单于都护府之地,也没有这个本事赶在太子抵达之前回京劝谏,唯独能做的,就是尽快做好出征的准备!

    陛下下令让仆固部从旁策应,又令东.突厥出兵助力,那么除却随同太子本人出征的将领之外,便还应当有足够的唐军兵马相随,否则便难保不会为这些外

    

    族所挟制——这是行军之中的大忌。

    他必须尽快自单于都护府和相邻各州内征调足够的府兵,以备不测。

    而在太子抵达此地之前,他也还需要将这份已经送到他面前的消息,送去给东.突厥首领和仆固部大将军知晓。

    也顺便先行看清楚他们的态度,以防在北伐之时,因三方之间存在配合上的问题招来麻烦。

    高侃当即疾书成文,让人将这两封信送了出去,而后便匆匆起身朝着军营府库而去。

    无论李贤到底能不能像是安定公主一般,在首战之中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资,他都必须先为自己做些准备。

    府库之中的陌刀与弓弩,明明都是有人定期检查、更替的,但在这份刚刚抵达的军令推动之下,高侃觉得自己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就算是新刀,它也得再劈一次柴,看看锋利程度!

    ……

    而在半日后,这条消息也抵达了阿史德契骨的营帐。

    手持这封书信而来的温傅眼看着父亲拆开了这封信后,神情变得稍有几分不太好看,只是并未开口,就将这封信递交到了一旁的元珍手中。

    “看看这个。

    阿史德元珍粗粗扫过了这封信,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大唐这是什么意思?

    契骨同样拧紧了眉头不曾散开。

    他能被唐军立为单于都护府的突厥首领,本就是因他脾性相对温和,就算有将权力握在手中的想法,却也只是想要偏安一隅而已,根本没有那等逐鹿草原的野心,以至于此刻仿佛是有愁色堆了满脸,看起来缺了几分身为首领的威严。

    但温傅又看到,父亲的手已慢慢地握紧成拳,像是忍耐的脾性已经被一步步推到了极限,终于在这一封信的最后一压中——

    他忽然一掌拍在了桌案之上,勃然大怒:“他们未免欺人太甚!

    八年之前,他因东.突厥内部生乱,前往中原求见大唐天子,希望能自唐军处得到支持,稳固他这个首领之位。

    哪知道大唐的天皇陛下何其草率地将自己年仅七岁的幼子,指派做了单于都护府的大都护。

    一个七岁小儿就算为大唐天子所出,也终究对于时局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在从属官中选出了个都护府长史后,便对此地

    

    再未过问简直像是个荒诞不经的笑话!

    更可笑的是这个来到此地的都护府长史没有多少真本事却很有仗势欺人的作派!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