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什么时候发现的?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她所料,不简单。

    她放下酒瓶,抬眸看他,问出心中疑惑。

    “灯会你登台比武,我在下面看着,你功夫了得,大可不要通行证闯出城去,为什么要等?”

    他又拿起酒瓶,仰头喝了一口酒,烈酒入喉,他呛了两声,说道:“你也说了,大理寺早已盯上了我。那么,我还跑得掉吗?”

    太学闭馆之日,其他学子都得了通行证,独他因签发人的失误没有得到,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了。

    大理寺或许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他若闯城,就坐实了有鬼。

    不必其他证据,就能判他的罪。

    可他不能就这样被带走,王松林的罪不能只有他知晓,他要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表面风光霁月的吏部尚书私底下究竟何等自私自利。

    仇恨在胸膛燃烧,既然走不掉了,他便脱下了学子长衫,换一身劲装,带着断刃与长剑,走在了濮阳城的街上。

    路上张灯结彩,人人都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样好的氛围也暖不了他的心。

    他身上所背负之事,不容许他有别的情绪。

    他只能陷在悲愤之中,才能拿剑杀人。

    可人心都是肉做的,又岂会不背感染。

    他在望不见尽头的长街上看到一对母子,手牵着手,走在灯火下,孩子一手拿灯,一手握着糖葫芦,母亲紧紧握着他的手腕,慢慢地走,边走边和孩子说着逗趣的话。

    他眼眶一红,想到了母亲。

    这样的场景在他的记忆里也存在过的。

    每逢过年,母亲也会带他逛长街,买东西,还会亲手为他做一身新衣服。

    他母亲做衣衫的功夫也了得,临安街上的孩子都艳羡他,有个了不起的母亲。

    可这一切,因为王松林,成了泡沫。

    他陷在回忆里无法自拔,漫无目的走了不知多远。

    天已经黑透了,大街上也只有寥寥几个行人,他想寻一家客栈住着,可问遍了,都说客房已满,还有些见他带着长剑,不愿接纳。

    后来,他走到了长安街,街上一片漆黑,唯有临水的食楼还有微微的光。

    这一点点光仿若希望,叫他鬼使神差走了进去。

    姑娘见他吓了一跳,他正要为自己的失礼抱歉,却发现这姑娘有些熟悉。

    他仔细一看,咦,这不是灯会上撞了他的姑娘吗?

    她怎么在这儿?

    他的心提了起来,害怕事情败露,握紧了长剑。

    可姑娘却丝毫未起疑心,即使对他心存戒备,却也让他住了下来,还问着找到了腰牌吗?

    孤身一人久了,突然听到关心的话,总是会心悸,他又想到了母亲。

    有母亲在,他何至于此?

    再后来,他本想天亮就走,但大雪阻挡了去路,他迫于无奈留在了百膳楼。

    如此,他也见了形形色色的人。

    当然,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在她身上他看到了母亲的影子。

    她们同样善良,同样坚信好人有好报,同样会对苦难之人施以援手。

    可是,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若是有,他母亲为何会落得那般下场?

    “你又是从什么时候知晓我知道你身份的?”沈秋吟继续问。

    王守常从回忆里出来,摩挲着酒瓶子答道:“我挟持你时,你虽惜命,却并不慌张、害怕,也没有大惊失色,这不是一个突然被绑架之人该有的神色。”

    “而且……那一日的长安街,冷清的可怕。”

    自他住进百膳楼,便日日可见长安街的繁华。过往行人,络绎不绝。

    这里摊贩云集,酒楼食肆应有尽有,生意火辣。

    而在这条街,生意最好的,还是属百膳楼。

    他早就听过百膳楼的掌柜背后有人,一个是大理寺少卿姜泊清,与这姑娘关系密切,日日都去楼中用膳,另一个是大财主李保德,楼中跑堂,不见丝毫不满,反而做得开怀。

    这两人在濮阳也算举足轻重的人物,有他们在,百膳楼的生意的确好,甚至好到人们宁愿排队,也不愿去别处吃。

    而那一日,这条繁华的街道意外冷清,即使有三三两两的人路过,也很快去了别处,不敢停留一步。

    冬日本就冷,而长安街却更冷,冷得让人心颤,冷得像昭示他要走到了尽头。

    他们终究来了。

    只是要如何抓他呢?

    他那时未想出来,但进了楼里,他知晓了,屋顶檐下躲满了人。

    他们竟然要在百膳楼抓他。

    他愣了一下,这是谁的授意?

    姜泊清吗?

    不应该呀!他与这姑娘有那样的关系,若真在楼中抓他,将这姑娘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