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修史攥氏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瞥见那人面貌,桓越清叫停车舆起身下车,脚步匆匆忙迎上去,“不知太子殿下大驾,还望殿下恕罪。”

    太子平素随和,倒也不拘礼数,颔首示意,“是我来得突然,倒是唐突了。”

    “今日前来,是有一事交于越清。”

    “殿下请讲。”

    太子笑着说:“陛下历来厚重给事中,朝中称赞其,为人明达善辩,以文才著称,长于文记。是而,特赐批准,以历朝《国史》为据,考订异同,编撰当代《大乾录事》。”

    桓越清邀太子于茶楼小坐,拱手奉茶,心中却沉思几分,陛下欲以《大乾录事》为记载,传扬四海,固守民心,供百姓与后世解大乾文史。

    如此行事乃历朝历代皆有,史书大都期以皇上建朝为始,天文历法,桑种农耕等为册编写。是以此项公务非皇上亲近之人不可任之,桓越清自觉不相称。

    “而编撰一本以国为基来载入的文书,涉及诸多,非一人可成事。”太子嗓音温润,细细阐述,“陛下本欲以国子祭酒为辅助给事中,可给事中褚季凌当朝向陛下举荐一人,言其为不二人选。”

    桓越清不解,“为何是我?”

    太子此番特意前来,故言修史撰论之事,桓越清再如何不明,也该知晓褚季凌推举之人唯她耳。

    平静神色不复,早前恶语相向之人,现又如此紧追不舍,岂非只是为那相邀归附之语为由,未免过于浅薄,毫无可信之力。

    桓越清恼他不懂局中进退,只一味率性而行,来日未免牵扯良多无法割舍。不知该如何作为,桓越清索性不再想。

    茶楼园中山林池水之美,左山右湖,太子自执扇而立,浅笑不语,回首瞭望,远处一人影渐近,颇有旭日冬升,器宇轩昂之                                                态。

    “越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今我奉命督促你二人尽快行事,不得不行此举。”太子挥手招来车架,登车而去,“褚兄托付与我,盼一促膝长谈时机,今日在此还望摒弃前嫌,共商皇命为重。”

    桓越清立于一旁,无奈苦笑,不成想太子殿下居也有如此顽劣时刻,来去匆匆倒真未给她逃窜时机。

    不待她多思,褚季凌已然快步临近。

    无名怅惘由心起,桓越清眼睁睁瞧着他一步步踏入,似要躲避却觉身子有千斤重,不曾挪动半分。

    实属不愿他入这棋局,偏他横冲直撞闯了进来,而今终得相见,桓越清正欲开口……

    褚季凌回身紧闭门户,屏息凝神方道:“那夜剖心表志,原以为能得诚意相待,不想桓兄顾左右而言他,终日闭门不出,对我更是退避三舍。”

    “无奈,便求于太子殿下,盼能与桓兄一叙。”褚季凌凝视一旁垂眸不语的桓越清,心中情绪纷杂侵扰神智,是而不顾后果偏要见他一面。

    桓越清问道:“何至于非要见我?”

    少年棱角渐退,言语间亦收敛几分,难得在桓越清前温声答道:“那日我虽饮醉,可仍觉桓兄似有话说与我,可待回去如何苦思终不得其法,无奈自是亲自求证于桓兄罢。”

    本就不愿论及此事,桓越清一听只教簪白端来酒果茶水作掩护,状似不经意道:“褚兄,茶楼口舌众多不是密语之地,今日只谈公事,不论私情。”

    簪白候于身侧,褚季凌再如何求知也碍于外人在场不便言说只得就此作罢。

    桓越清乃太常丞,礼仪文化自然管得,可如此重大之事,关乎举国声望,托于一介小小官员,恐难教人信服,“不知陛下所命,这《大乾录事》究竟如何可作?”

    “今朝陛下降旨,不仅命你我撰写《大乾录事》,更有排定天下士族门第重任。陛下授意,士族排定不以士族门第为唯一准则,应当以朝中冠冕者为高下之判。”①

    闻言,桓越清心中一惊,陛下竟是此时便已对士族施行威压政举,如此大兴劳力修缮氏族志录,舍弃氏族普谍之学②。

    可桓越清只觉陛下此举实在冒险,恐有触怒士族之嫌。

    皇室宗族兴盛时短,内部争权夺利多杀戮之事,而士族宗亲历经数个朝代更迭,底蕴深厚,姓氏显贵。

    大乾建朝多仰赖士族托举,故而宗族势力或比肩皇权,堪称富室强宗。

    贸然触及士族利益,且正值新朝初建,兵民大部皆为士族旧部,各州凝聚不强,如若朝中有难亦是鞭长莫及。

    桓越清忧戚不尽,坐窗处冷意凝结了她的思绪,无法揣测圣意究竟如何?

    是虚有其意还是事实如此?

    褚季凌依旧言说,“朝中积弊,实非一日,自古改朝换代,大姓不改③,世家多者九族,少者三世④。桓兄,我知你非那等追名逐利之徒,幸得陛下爱戴,特请求桓兄与我共同谋之,不知桓兄意下如何?”

    听着那壮志豪语,桓越清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