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其实温如玉也不是不同情这些穷亲戚们,谁都有手短的时候。
但是这羊毛总也不能可着一只羊薅。
近年回到丈夫老家后,原主少说在接济亲戚上来讲,也出了有上百两银子了。
今天是这个婶婶,明日是那个叔叔的。五两、十两的给,来的亲戚多了,自己的生活都要紧巴巴。
他们家阔,总也不能因着帮助别人而降低了自家的生活质量不是?
当初亲戚们帮着拉扯陆家老太爷,也不过是多给一口汤,多分一块肉罢了,也没有降低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是?
原主听过婆母说早年的辛苦,她丈夫去学校上学,考试路上的盘缠,大都是原主婆母一针一针绣出来的。
温如玉的婆母早死,现如今温如玉猜测很有可能是早年多劳累,落下太多病根才短寿的。
可当初原主丈夫家里穷,确实是多亏了亲戚们帮忙拉扯才能有个出息,家里亲戚没有不仁,陆家也不好忘本。
如今自己发达了,不拉扯一把穷亲戚仿佛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人情这种东西,实在是复杂的。
原主几次都因为没办法推辞,就只好这么把钱给出去了。
一次两次还好,这么长此以往,终究不是个办法。
今日是一大早的,这妇人就带着孩子等在陆家门口了。
送她来的人还是陆家本家的一位叔叔,这会儿有事到镇上去了,晚间要接妇人一起回去的。
这样一弄,温如玉怎么也得给个表示了。
温如玉要是躲着不见,面子上说不过去不说,妇人回了村也不知道会如何说他们家的。
叔伯都在附近住着,要是传出来他们家发达了就不搭理穷亲戚这些话,将来对于陆家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影响。
所以这人,温如玉是不得不见的。
听了妇人一通诉苦,温如玉还得耐着性子听。想到要出钱,她的耐心都要被消磨干净了。
“你家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孩子读书要紧,不管怎么说,这束脩是一定要给的。”温如玉见人家说得差不多了,才张口道。
“不瞒嫂子说,我这里也正缺银子使,说出去你或许不大信。前些日子,我你大侄儿才去了京都一趟,一年两趟来回,辛辛苦苦也就赚回来了家中一年的花用。嫂子知道,我们家是好容易挤进了官府的门,只可惜我丈夫去得早。没来得及多为家里多些积攒。
孩子将来若好了,能考个举人出来,一家也好有个升迁。若是明年家中连一个都考不出来,别说孩子们身边的佣人了,连我身边的这些丫鬟小子们都要跟着散一波。”
那妇人见温如玉这样说,面色尴尬,却也还是说道:“是啊,谁家都是这样的。为了孩子读书,简直操碎了心的。”
温如玉应付着一笑:“既然都是亲戚,我也不好白叫你来一趟的。晚上在家用过饭,孩子束脩的事情,我来准备就是了。”
妇人听温如玉如此说,也是红了眼眶。
“实在也是不大好意思的,我们也是没法儿了。”
就在那妇人还要继续诉苦时,严嬷嬷忽然从外头进来了。
她走到温如玉身边,说道:“铺子里的绣娘来了,请老太太去看一看呢。”
温如玉如释重负,顿时打起了几分精神。
随后又有些抱歉地看向那妇人:“家中生意上一些事儿,还算比较要紧。”
那妇人见温如玉都肯出钱了,自然不敢耽误她的生意,便说道:“我们在这儿没什么不方便。弟妹的事情要紧,只管去罢。”
“那请嫂嫂自便,有什么吩咐小丫头就是了。”温如玉这才起身,跟严嬷嬷一起去了前厅。
伺候着的夏竹早拿了温如玉的披风站在那里等着,等温如玉到了门口,她就上前熟练的给温如玉套上了厚厚的披风。
那汤婆子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就让温如玉拿着出了门。
温如玉去个前厅,身后一个严嬷嬷,四个丫鬟都要跟着。
温如玉不想这样折腾人,就只带了严嬷嬷,另外常跟着的春桃、夏竹二人在身后就是。
这么前呼后拥的,她走路转个弯儿都不利索。
这一番阵仗,看得那妇人暗暗咋舌,心中暗想,陆家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又怎么会没钱呢?
定然方才的话是诓她的。
去前厅的路上,温如玉还对严嬷嬷吩咐道:“一会儿你先让秋麦那里从我私库中提五两银子,另外将家里给丫鬟预备下做新衣的布料拿出来一匹,给她带回去,咱们自用的再去铺子上拿,这里先应付了她再说。明儿你叫人去陆家村一趟,把陆家族长请来,就说我这里有一件关于村里办私塾的事儿要跟他商量,请他过来一趟。”
她方才也瞧见了,妇人身边跟着的孩子身上穿补丁。她跟前的丫头倒是还穿着半新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