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不敢怠慢,一路去了。
期间下了一场小雪,还是顺利的接了人回来。
陆家的族长另外带了族内说得上话的兄弟过来,由着陆家其余下人引到会客厅前。
这边温如玉已经在等候着了,屋内点着炭火,比着外头暖和不少。
“这次请了族长过来,实在是想要讨论一下在村子里办学堂的事宜。之前我夫君在时,就每常说起,家乡没有学堂,幼时上学辛苦。早有所打算,准备在村子里办个学堂的。只是还没有行动,夫君就......”说着,温如玉的眼神暗了暗。
“嫂嫂有这个打算,自然我们是全力配合的。”这种对于自家好的事情,自然没有人反驳的。
温如玉其实不是他们的嫂子,真要论的话,该是他们的弟媳,这会儿叫她“嫂嫂”,是他们尊敬温如玉的叫法。
“其实乡里本来有一处学堂,只是这两年来教书的先生考上了,便没有再来,再想要请一位,一年抛却各个学生的束脩外,少说也要再给二十两银子。”
“我们村子偏僻,除却一年给先生的银子外,另外还得请人包圆吃住。这 并不是一笔小钱,村里人视短,想着自家没有上学的读书人,便都不肯出这份钱。我们早就想要办学,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说二十两银子,一年、两年尚且可以凑出来,三年、四年,怎么也得把人吃垮了。”
“一年二十两银子?”温如玉还挺诧异的。
毕竟他们陆家请先生来教几个孩子,一年也不过就十来两银子罢了,这还不用包吃喝的,不过年节的时候包些银子给先生,实则也到不了二十两。
见温如玉这么疑惑,族长等人也都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却都没有说话。
因知道他们村里没有先生,有些秀才又不愿意过来教书,非要他们来教书的话,只能多给些银子。
这些都是读书人,他们村里这些不读书的,又不好骂人家市侩,所以都不说话了。
温如玉见状,也没有细问,教书先生的价格其实都好打听,想来族长也不好昧了她。
温如玉视线转向严嬷嬷,却见她朝外头稍稍示意,只见秋麦拿着个托盘就过来了。
那托盘上头,是一包用封纸封着的银子。
温如玉对几人解释道:“这里是二十两银子,正好给诸位拿去,孩子上学的事情耽误不得,以后每年,就由我们家出这大头,每年二十两银子请先生的费用都由我们给了。”
见温如玉这么说,族长同在座诸位的表情全都展开了,笑得一脸满意。
温如玉见状,这才开始走入了正题。
“近来病了一场,家里许多大小事应付起来都力不从心了。亲戚们常来,又怕怠慢不周,每每强打起精神来应付,又怕叫亲戚们误会,觉得我脸色不好看。”
“嫂嫂一向都好,我们没得说的。”族长恭维道。
温如玉摇着头,无奈笑笑:“人老了,没精神了。”
“我想着,以后就从家里公中出十两银子,就放在族长那里代管,每年若族中亲戚们有个什么困难,就直接去族长那里拿钱便是。也不必费劲跑这么老远,我也省些力气,偷偷懒。”
原主回来也就这一二年,如今接济亲戚们的钱都花了上百两银子了,这样下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温如玉索性每年拿出三十两银子给他们。
不是说家里穷上不起学么?那就给他们办个学堂。
有了自己的学堂,个人束脩不过交些肉、两分银子罢了。
就算连这都出不起,她把钱就放在族长那里。以后有困难也别来找她,只去找族长就是了。
温如玉这边给了钱,想必族长那边也有个数,那些假借家里有困难,实则是来向温如玉要钱的,也能拦一拦。
以后温如玉准备,凡是有亲戚们来的,都只说自己病着,没工夫见就是了。
管他人前人后说什么,反正她每年三十两银子都已经出了,十年这可就是三百两。
放在明面上的钱,实打实都是他们家出的,亲戚就算背后有闲言,舆论上温如玉是不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