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十八章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长安城。www.rulanshu.com
“废物!”
董卓啪地将文书拍在案上,破口大骂,“谢晏磨磨蹭蹭地干什么呢!并州的胡人都要反了天了,他军队里的刀磨不完了是吧?磨不完我替他磨,让我看看到底是刀钝,还是他的脖子硬!”
并州的南匈奴各部、羌族与乌桓三族齐反,联合攻太原、上党,并号十万大军。
半月之间连下数城,位于前线的兹氏、坞县等地先后沦落。如今并州守军固守祁县,和叛军进入相持阶段。
在董卓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失败。
废物!
要是按照以前,董卓绝对砍下这家伙的脑袋祭军旗。
李儒捡起地上被扫落的文书,放回案上,规整地摞好。
“胡人起兵号十万,而并州守军不过三万之数,以少敌多,总要吃些教训。相国何必动怒。”
三万是名义上的守军数量,其中有没有空饷,有多少空饷,恐怕只有谢晏自己心里清楚。敌众我寡,那且战且退,伺机反攻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中年文士的脸色略显苍白,声线也有些虚弱,态度依旧沉稳,但董卓半点没听进去。
“呸!胡人说十万大军就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他们的那点家底掏空了也不够养这么多兵,他们有没有钱我还能不知道吗?!”
他就是从凉州发迹,一路打过羌人、鲜卑起家的。凉州那地方穷的厉害,并州也不遑多让。前些年朝廷在南匈奴中征兵,硬是把南匈奴征得给反了,内部动乱死了一个羌渠单于,然后才把征兵引起的矛盾压下去。
后来丁原又在并州划拉一通,拉走几万人,算是彻底把并州掏干了。现在这些兵都在他麾下。
即便如此,他手下各部的人加起来也不到十万好吧!
这名头肯定有水分!
水归水,十万大军的口号喊得响亮,听起来的确让人心肝一颤。
董卓怒火渐退,开始真心实意地琢磨起怎么解决问题。
胡人的大军搁在北面,虽然人数比东边讨董联盟号称的二十万大军少一些,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胡人更不可控、更不安稳。
董卓掂了掂自己圆润的肚子,敢问像是有一柄利剑悬在他的心口,压的他喘不过气。
这帮人就不能让他睡个好觉吗?
都是一群混蛋!
董卓喘着粗气,忽地拉住李儒的手,恳切道:“文优,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你实话和我说,你觉得谢氏的这番失利,到底有没有谋利逼上的意思?”
失利不可怕,战场本来就有输有赢,偶尔一次小失败不算什么。
但董卓怀疑谢氏的失利不是意外。
毕竟夸大一点无伤大局的损失,才好凸显情势危急,换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战功。靠这种方法谋利几乎是边关守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除了少数正得发邪的将领外,或多或少都沾过一点。
同为边关将领,董卓之前听过谢晏的名字。对方戍守并州已久,更何况前车之鉴的雁门近在眼前,早该有所警惕,实在不像是会大意丢城的人。
再有,对方能暗中联络想要入他麾下,也不像是个死板而不知变通的人。
两者考虑,董卓心中的怀疑油然而生。
李儒被拉着手,脑中闪过刚才捡起文书时看到的内容,“兹氏、坞县的百姓由守军护送提前撤离,虽然丢了城,但人员损失并不大。依属下之见,应该是谢晏为防战事早做准备,只是没想到敌人达十万之数,故而不得已撤离罢了。”
不排除谢氏想要惑上谋利的可能性,但李儒清楚,相国之所以怀疑谢氏想要坐地起价,主要还是因为相国更看重城池的归属,而非城中百姓。
李儒觉得谢晏的决策情有可原,出于内心,说了两句听起来不偏不倚,但暗含偏向的话。
听到李儒的话,董卓的脸色好了几分。
“你说的也有道理。”
要是真的想要兵要粮要钱,就该在上书的一起时候哭穷。而谢晏只说要厉兵秣马,重整旗鼓,定然为相国、为陛下击败胡人,其余什么都没开口要。
还算懂事了。
谢晏没开口要,但是被李儒那么一提醒,董卓心念一动,觉得自己对谢氏的好像是有点抠门了。
打南匈奴那小猫三两只和打十万大军可不是一回事,谢晏能不能行,董卓心里也发怵。
觉得饼画的还不够大,董卓沉思后对李儒道:“传信谢晏,此战若胜,该是他的,本相国一个子也不会少。除此之外,他的位置也该再动一动了。”
打了胜仗,升官发财是必须项。董卓额外提起这件事,显然就是另有安排,有要把谢晏提为心腹的意思。
李儒心领神会,点头应是。
说完谢晏,董卓眼珠一转,又道:“我记得谢晏有个儿子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