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翌日。

    连绵的队伍缓慢地在山路上行进,队伍中的百姓负着沉重的行囊,他们挨挨挤挤,神情在忧虑和不安中又怀揣一丝小心翼翼的憧憬。

    这是最后一队从阴馆出发的成规模的迁徙队伍,昨日中午上路,看行进速度,明天就能到晋阳。

    在这一批人撤出之后,阴馆已然成为一座空城。

    郭缊和谢然的计划实施得异常顺利,大概是南匈奴灯下黑,根本没料到阴馆的异动。

    南匈奴的想法就是不动阴馆,继续它留着当郡治,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他们也能继续苟着在汉朝廷眼皮子底下发育。

    围而不攻只是威胁和警告,让郭缊乖乖地用其余县的人口和资源当买命钱。

    郭缊你敢动,他们就敢杀得汉人血流成河,你可千万不要看不清局势哦。

    只是南匈奴也没想到,不用他们攻城,这城门怎么就自己打开了呢?

    他们谨慎地试探了三四次,见无异样后才敢进城查看,却惊讶地发现好好的一座城城竟然已经空了!

    正惊慌失措,不敢置信时,迎接他们到来的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一场燃烧整座城的大火。

    等到不明所以的匈奴军队狼狈地逃出城,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几乎同一时间,不知何处而来的消息开始席卷整个雁门郡——

    南匈奴部犯上叛乱,夜袭阴馆,太守郭缊誓死不降,焚城而亡。

    ——这悲壮的一条,就足以彻底撕破南匈奴和汉朝廷之间最后一层破烂的遮羞布,坐实了南匈奴的叛乱。

    等这条消息扩散传开,雁门郡内其它县的百姓都会自发地开始逃命,并向太原方向迁徙。

    东、西、北都是死路,想生,唯有太原可选。

    谢然他们只需要等着收人就够了。

    最后一批迁徙队伍只有数量不多的板车可用,拖着最难带的行李在曲折的山路上晃晃悠悠。

    谢然靠着后背的箱子,坐在唯一一辆堆放的东西较少、还能腾出小片地方给人坐的板车上。

    一旁,郭嘉懒洋洋地借着扇影挡太阳,姿势被包裹挤成V形也不在意,继续把腿翘在叠高的行李上,饶有兴趣地摆弄着手中的物件。

    “真有意思,这是明忻想出来的?”

    扇子名为折扇,入手温润,竹制的扇骨带着淡淡的纹理,厚重而坚韧。扇面画着远山疏林,仅在右上题一行字,留白处尽显意境开阔。

    风雅而不落俗套,郭嘉爱不释手地摆弄着。

    谢然摇摇头,道:“不是我的,是我一个朋友送的。”

    “哦?朋友?”郭嘉更有兴趣,笑道,“那等到了晋阳,明忻可千万要把这位奇人介绍给嘉认识!”

    等混熟后他也找人要一把,需要撑场面的时候拿出来一甩开,啧啧,风流潇洒一浪子,简直不要太帅。

    没事的时候扇风也可,遮阳也可,总归是实用的。

    谢然看他欢喜的样子,怎能不知道郭嘉心中所想,忽地开口道:“我那位朋友品性高洁,脾气有几分傲然,少与人交往。你和他要,他不一定会给。”

    其实是会给的,但郭嘉又不清楚。

    谢然又道:“不如我去替你开口,如何?”

    哦?郭嘉眼睛滴溜溜地一转,眯了起来。

    郭嘉不露声色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嘉无俸禄可给,亦不知明忻替嘉求这折扇,是要……?”

    谢然明显话里有话来套他呢。

    本也没想着遮掩,郭嘉说了,谢然就直白地问:“郭缊的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他审视自己在雁门郡的诸多表现,确认从头到尾都没说错过话,也没做错过事,没有透露出半分想要郭缊杀身成仁的意图。

    事实上如果不是郭嘉主动揭穿,谢然已经做好在雁门郡耗上一两个月去缓缓推进此事的准备,郭嘉横插一手,现在居然半个月就把事情办完了。

    事办了是好的……可郭嘉是怎么发现的?

    谢然能想到的唯一破绽在行为动机,正如他怀疑郭嘉出现在雁门郡的原因,谢然出现在雁门也有一点不合理。

    主要是带的兵太少,为了人情跑一趟还不够费事的呢。

    不过谢然觉得郭嘉引起怀疑的点不在这,所以有些好奇。

    谢然的问题不出郭嘉的预料。他们都是一种人,遇到不懂的问题是一定要想通的,不然酒喝不畅快,觉也睡不好,总觉得哪哪似乎差了一点,心里头不得劲。

    郭嘉摇着扇子,矫揉造作地叹息两声,“哎呀,明忻,不是我不和你说,而是这,啧啧……”说着又把手里的扇子翻了两面。

    “……折扇,送你一把一样的。”谢然沉吟一瞬,加码道。

    郭嘉眼睛一亮。

    折扇上的字和画明显出自大家,看风格八成就是谢然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