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乡试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老翰林一辈子醉心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火炮和蒸汽机风靡满朝上下,他也就听了一耳朵,至于设计者是谁,他全然未曾留意过。 

    所以,也就不明白堂堂尚书府公子为何会给周大江写信,他当时还想这是崔小大人内子家的什么亲戚? 

    不过,不管他是谁家亲戚,他们家的伙食是真不错!尤其是这道红烧肉很合他的口,比京城来福酒楼做的还好吃! 

    袁翰林除了研究学问,也就对吃的感兴趣,没想到这小小山村,这饭菜的滋味真不错! 

    周大江是晚饭后才打开小崔大人的信的。结果,里面不是小崔大人的信,而是老崔大人写的。 

    大江,吾知尔心怀鸿鹄之志,心慰也。已上达天庭。今秋乡试,吾与今上都盼尔佳音。袁乃大家,良机难得,望尔珍之。 

    周大江看完信立马傻眼了,什么玩意,让我今年就考?可我还没准备呐!我哪有什么鸿鹄之志啊!我那就是个由头!我最大的志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由自在没烦恼。可不包括赶鸭子上架呐! 

    啊!!! 

    周大江只想土拨鼠叫。 

    陈秀英见他抓头,就问他:“怎么了?” 

    周大江没说话,只把信递给她。 

    陈秀英接过信一看,笑了。“这下不用我和孩子督促你了,上面‘盼尔佳音’呢,学吧!” 

    周大江:“可看袁大人今天这样子,完全就不知情啊!” 

    “那就是上面的高明之处了,你想,以袁大人的心气,他要是知道了,会怎么看你? 

    你就认认真真向他求学,其他的交给我就行。” 

    于是,第二天,原本一早就想走的袁大人,在见到满桌子的好吃后,愣是又多留了一天。 

    陈秀英见此机会立即发出邀请,“家里在云来书院附近有个庄子,我正好要陪相公去那儿读书,老大人若是不嫌弃,可以一同住在庄子上。” 

    袁大人当然是不嫌弃的,书院也没比周家的环境好多少,而且,还没有这些好吃的,两相比较,当然还是住在周家好。 

    于是,周大江在回来浪了半个月后,就又被套上了紧箍咒,而且还是速成的那一种。 

    因为时间太紧,周大江有时学不进去想歇一歇,媳妇就在后面督促了。人家也不多说,就一句话,上面‘盼尔佳音’呢。 

    得,还能咋整,继续学吧! 

    ?东华国乡试内容有三项,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四书五经要熟悉并理解这些经典文献以及经义经史,策问?是撰写策文回答问题,这两项周大江都问题不大,毕竟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人,虽然当初成绩不咋地,但写论文的能力是有的。 

    可诗赋就不行了,考试时是有明确规则的,不可率意而为,要求诗五言,六韵十二句,也就是要在考场上现场写一首十二句的排律,而且限定题目,有时候甚至还要限定韵脚,难度可想而知。 

    周大江实在不得其法,袁大人在人家住,每天美食不断地供着,听说周大江要参加这次科举,对他自然是多方面指点。 

    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我每天给你出三个题目,你写完了我检查,好的留下,不好的改正,改好后再将其给背下来,等到考试时,你就默写你背过的内容就成了。 

    于是,一直到考前,周大江每天都是在挠头冥思苦想中。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大江感觉自己肚子里总算有点墨水了。 

    在紧张且忙碌的学习中,时间悄悄溜走,乡试的时间也到了。 

    乡试分三场进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一场,中间换场两次。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考策问,第三场考诗赋。每场考试结束后,试卷由考官糊名编号,再由另一批考官阅卷,以保证公正。 

    这一考就是三天,而且还是考生自己做饭吃,陈秀英担心周大江在里面吃不好再影响发挥,于是就给他准备了一堆的东西。 

    考生是允许带锅的,于是陈秀英就让他带了个小锅子,炭和火折子。 

    第一个三天给他带了三个咸鸭蛋,带点米,煮点粥,里面再撒点肉松,早饭就解决了。中午是挂面、土豆粉和方便面,一天一份,手指长短的烤肠来三根,一天一根。 

    晚饭依旧是粥,配菜是猪肉脯和香干,吃腻了还有果干,各给你带一小包,吃了了就泡压缩饼干,怎么地三天也坚持了。 

    于是,到了乡试这天,周大江怀着忐忑的心,拉着装满吃的考篮就走进了考场。给检查的衙役都造愣了,这家伙,是来秋游的,还是来考试的? 

    这个问题要是让周大江来答,自然是来考试的,要不然谁会钻到这个宽不到一米,长不到一米三的号舍里来遭九天罪? 

    但他周围的考生就不会这么回答了,这家伙纯粹是到考场来炫富的!第一个三天还算正常,大家都是粥和面,他虽然有点小特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