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第 56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傅琛也是前几日,才知道,每隔一旬,驿使会来一趟学院。于是,他赶紧动笔写下了这封信,以期能尽快将自己满腔的思念和在学院中的近况传达给家中的妻女。
娘子,展信佳。
半月时光匆匆流逝,吾心之挂念愈发浓烈,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聊慰相思之苦。家中一切可都安好,你可好,春雨可好,岳母可还康健,愿你们岁岁皆安,喜乐无忧。
我在学院中一切安好,虽身处异乡,却也能自得其乐,宿舍虽简陋但胜利在宽敞窗明几净。餐食方面,学院亦颇为用心,虽比不得娘子你的手艺,但也也颇为可口。
另外,我也结实了新的同窗好友,皆是才华横溢之士,与之交往,我受益颇多,我们志同道合,常于课余之时,相约于学院后山的那片桃花林,或赏花品茗,或吟诗作对,或谈古论今,颇为惬意自在。
学院学业繁忙,每日需研读大量书籍,撰写无数文章,少有闲暇时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独坐案前,提笔挥毫,心中不免涌起无线思想之情。每每此时,心中便充满了无限力量,更加坚定,独自在外求学,所求为何?穷其一生,我求的也不过是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给你和春雨更好的生活。
娘子,你在家中,勿要太过操劳,家中之事,切记量力而行。若遇难事,可遣人来学院告知于我,我必设法解决,让你安心。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惟愿娘子保重身体。
盼卿回信,夫傅琛敬上。
信毕,傅琛轻轻吹干墨迹,小心翼翼的折叠好装入信封。
“驿使来了!”门外有人大喊。
傅琛闻声连忙起身,拿着信封快步朝着学院门口走去。
“傅兄,你也要去寄信啊?”韩城手持一封家书,步履匆匆,面上写满了急切。
傅琛点头,“是啊,离家半月有余,想来家中妻女盼我消息许久,便想着,寄一封信告知近况,让她们安心。”
韩城点头应是,“谁说不是呢,离家在外,家中亲人总会惦念良多,每旬写一封家书寄回,也好让她们都安心。”
说话间,两人已至学院门口,驿使站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旁,旁边,几个同样来寄家书的学子,正依次将信件递上。傅琛和韩城依次上前,将手中的信件郑重的交予驿使。
“不知我家娘子,何时能收到?”傅琛刚走出不远,又回头看了看依旧在门口收信的驿使,不自觉的就脱口而出。
韩城笑笑,“傅兄家路途并不远,想来,不多时日,便能收到,傅兄,你就别惦记了。”他突然想到昨日夫子留的问题,他尚有诸多疑惑,便开口问道,“对了,傅兄,昨日陈夫子所留之题,我至今仍困惑不解,你可已有解题思路了?”
傅琛闻言,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治国之道与民生之本,我思来想去,觉得首要在于安民,民安则国稳。需减税轻赋,鼓励农耕,让百姓手中有余粮,心中不慌,方能安居乐业。”
韩城点头赞同道:“傅兄所言甚矣,”他想了想继续说道,“若法治以规民行,德治以润民心,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构建大同之世。”
两人边走边谈,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为这春日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暖意。
“韩兄所言极是,法治与德治并重,方能长治久安。”傅琛继续到道,“然则,施行之道,又当如何细化?法治非严刑峻法所能独撑,需立法公正,执法无私,方能服众。德治亦非泛泛之善行可成,需以身作则,教化于民,使之潜移默化,心向善道。”
韩城点头应是,“傅兄高见,字字珠玑。法治如剑,锋利且正,方能斩奸除恶,保世清平;德治如水,润物无声,滋养万物,使民心向善,二者并行,相辅相成,方能生生不息。”
两人行至一座古朴的石桥边,桥下溪水潺潺,他们停下脚步,凭栏远眺,心中各自思量。
“韩兄,你可曾想过,这法治与德治,在朝堂之上,又该如何平衡?”傅琛转头看向韩城,眼中带着几分探究。
韩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在我看来,朝堂之上,法治为基,德治为魂。法治确保国家机器运转有序,官员行事有规可循;而德治则在于选拔贤能,倡导清廉,使朝政清明,官员心系百姓。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傅琛点头赞许,“韩兄所言极是,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轮,鸟之翼,缺一不可。只是,这具体实施起来,又需多少智慧与勇气,方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找到那最恰当的平衡点。”
“作为读书人,我们注定要在治国安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韩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
傅琛点点头,“正是如此,韩兄。我们身为读书人,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心怀天下,以己所学,为民请命,为国献策。只有这样,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