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怪好的嘞!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娱乐圈的监狱风云还上映,这回轮到了国利叔的儿子。www.yulishu.com
和旁人不同,他这是第二次XD被万能的朝阳群众给送进了号子。
事实上,他这是三进宫,头次是因为打人——当然,这事儿一般人都对站在他这边。
但遗憾的是,那女的后来依旧混出来了,还有一帮营销号跟着吹的.......
不只是娱乐圈,有些人想日进斗金,只需要张张腿。
......
陈燔的腿现在也张着,他骑马骑多了,有些累,只能让老婆帮自己按摩。
按摩也是个体力活,所以在事后给了两个小目标作为报酬。
随着时间推移,有的伴侣会丧失激情,也有人会变得愈发默契。反正陈燔两口子是后者,只要一方一解扣子,另一方就知道今天要用什么招式。
无他,日常攻防频率太高。
按理说,战斗结束,这会儿应该进入贤者模式了,可陈燔却还在感慨:“哎,劳碌命,明天得飞大连,再过两天飞浙江,我这啥时候才能躺平啊!”
丫丫揉了一会儿腮帮子,这才接口:“你不是躺挺平么?”
“我的意思是......算了,那什么《夏洛特烦恼》,去客串不?你也算人家的半个内部人员。”
“去呗!”
“行,那我设计个戏......”
“什么时候出发?”
“你这边先沿着”
“好像还挺应景。”丫丫回忆了下歌词,点头表示认可,“那你这一走了之,老郭这边放得下心?”
“怎么不放心?老郭都会给演员说演技了!”陈燔翻身把人搂在怀里,“而且,他那个小册子也差不多接近成品,以后啊,只要不是脑子不是太不行的,就按着他那个守则搞,保准剧组效率方面没问题......对,我还得想办法给人出个书!”
管理学这东西看着挺玄乎的,其实说白了也不复杂,尤其是对于已经度过创业期的公司来说,只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且适合自己行业的制度,然后领导不要作死,那就不会拉胯。
郭番在干的,就是在建立一套合理并能被执行下去的制度。
许多人会好奇,中国电影一百多年了,进入国家级别的视野也已经六七十年了,难道就没有一套靠谱的制度?
真没有!
别说电影了,传统行业走向现代化管理,那也是改开以后慢慢形成确立,且在不断更新变化的。
而电影行业脱离老式规范迈进市场化,可比大部分的行当都晚。
过去是怎么样的?
上头下发指标,编剧准备好故事,导演挑好本子去立项。项目确立后,制片人是指派的,摄像师是指派的,演员是内部挑选的(大部分),取景地是高层向地方联络的——你当导演的,老老实实拍故事就行,一切都不用操心。
当然,你要是资历足地位高,又或者有个好爸爸/师傅,制片厂里的资源自然会向你倾斜。
唔,我不是针对《霸王别姬》啊,而是前五代导演全部都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管理无足轻重。事实上,你也管不了别人太多——大家都是同事而已。
反倒是六代这帮搞地下电影的,率先尝试起了从头组建团队。但大都都是小剧组,总共也没几个工作人员,更谈不上什么管理提携。就和你家对面的包子铺一样,总共就这么几杆枪,还非得分出“专业葱师”啥的岗位......这叫杨天宝看疯马——就是作死!
别说他们了,陈燔不是没想过走这条路,但他之前剧组的固定工作人员也就那么几十号上百号人,其中还有一多半都是“搬砖工”性质的非技术岗。
只有现代化的大制作,参与的人员基数足够,这才有所谓的工业化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说,《寻龙诀》的规模依旧还是太小,但不妨先试验试验。
……
路杨的新武侠试验就很成功,《绣春刀》卖了两亿的票房,比原时空多出一倍有余。
这里头除了陈燔,还有丫丫啊的一份功劳——还记得片尾被丁修“润”掉的那队女真骑兵么?最初路杨没找着会满语的,只能用蒙古语代替。陈燔知道这事儿后,让丫丫给人传授了几句锡伯语——且不说当时蒙古还是半中立性质,锡伯族可是彻头彻尾的附庸,而且满语和锡伯语高度一致,不是本族人压根分不出来区别。
当然,这片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打得好看、剧情不拉。
事实证明,功夫片依旧有市场。前提是你得好好拍,符合大众审美——之前吐槽过徐导的《师父》,有人不以为意。你现在再看看《门前宝地》?动作还是那套动作,只是换了演员而已......
再看看隔壁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