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后宫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北京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www.qiuyishu.com在这重要的日子里,弘历登基即位,正式成为清朝的皇帝,改元为乾隆,以示新时代的开端,明年即为乾隆元年。这一刻,钟鼓齐鸣,百官朝贺,皇权的光辉照耀整个大殿。
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在群臣的陪同下,移居至养心殿。这座殿宇幽静清雅,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休息养身之所。同时,为了安抚民心,乾隆帝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政令,决定免除民间所欠的丁赋以及额赋。这一举措,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彰显了新皇帝的仁德之心,使得天下百姓感受到了皇恩浩荡,社会秩序和谐,国家蒸蒸日上。
太和殿,这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正殿,历来是皇帝即位举行大典的庄严场所。然而,此刻殿内却弥漫着一种特殊的肃穆氛围,因为国家正沉浸在国丧的哀悼之中。在这样的日子里,中和韶乐乐队虽然按照礼仪被安置在殿内,却只能作为一种无声的摆设。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却不能吹奏出悠扬的乐声,只能在午门之外,以明亮的鼓声作为象征,默默表达着对逝去先帝的哀思。这样的场面,既显得庄严而又充满哀伤,令人无不动容。
皇帝乘坐着华丽的御辇,在大典的庄严氛围中,被一群训练有素的宫人抬着,从雄伟壮观的乾清门缓缓启程。沿着这条象征着权力与尊贵的道路,他们庄重地行进,经过金碧辉煌的保和殿,沿着御道前行。皇帝的御辇最终落在宽敞明亮的中和殿,这里是他暂时的休憩之所,以等待大典各项繁复的礼仪准备就绪。
在这段时间里,宫人们小心翼翼地侍候着,确保一切细节都符合皇家礼仪。待到一切安排得当,各项礼仪依次完备,皇帝的御辇再次被抬起,缓缓从中和殿出发,朝着太和殿的方向行进。沿途,宫廷官员们整齐排列,表情庄重,气氛肃穆。最终,御辇庄严地落在太和殿的宝座前,皇帝端坐其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文武百官依次排列,以最崇高的礼仪——三跪九叩,表达他们对皇帝无上的尊敬与忠诚。
在中和殿升座,阶下要鸣鞭三下,群臣要依据口令向皇帝行大礼。因为处于国丧期间,群臣进贺的言辞也被免除,最后要宣布先皇留下的传位诏书,向上天昭告,新一届的真龙天子已经诞生。传位诏书由大学士捧出,向百官宣读,宣读完毕之后交给守在玉阶之下的礼部尚书,最终交给司官放在云盘内保存。
在故宫深邃的宫墙之内,朝拜的百官依次走出太和门两侧的小门,他们手中捧着圣洁的诏书,伴随着庄严的仪式,缓缓步出午门。随着诏书的出现,整个宫廷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诏书抬起到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刻,阳光照耀着金黄的诏书,仿佛赋予其无上的权威。乾隆皇帝站在城楼之上,面向天下百姓,以威严的声音宣布诏书的内容,那一刻,整个京城为之震撼,百姓们纷纷跪地聆听,感受到皇权的神圣与威严。
仪式结束后,乾隆帝转身返回端凝殿,那里是他处理国事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大学士等高官们则将诏书小心翼翼地请回,放入大殿内的秘阁之中,妥善保存。这份诏书,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文献,更是皇权象征的载体,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代表着皇权的力量和国家的意志。
太和殿上,钟鼓齐鸣,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纷纷跪拜在地,庆贺新帝隆重登基。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新帝神态庄重,眼神坚定,发出了自己登基后的第一道旨意。
“朕今日登基,当行孝仁之道,以孝敬父母、仁爱百姓为治国之本。朕将遵循先帝世宗的遗命,秉承先祖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朕尊生母钮祜禄氏为圣母皇太后,以彰显母仪天下的尊荣;朕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以稳固国本,传承皇家血脉。册立之事,朕认为应由礼部郑重其事,严格遵循祖制,务必做到庄重、严谨、周详。”
新帝的声音铿锵有力,字字重千钧,彰显出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与仁德。百官听后,无不为之动容,心中暗暗发誓,将竭尽全力辅佐新帝,共创盛世。
百官齐颂,声音震天:“皇上仁孝厚德,福泽被于万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登基大典的圆满结束,新帝并未沉浸在庆典的喜悦之中,而是亲自带领一队人马,以最尊贵的礼仪,将甄嬛风风光光地送入了慈宁宫。这一举动,无疑彰显了新帝对甄嬛的重视与尊重。
与此同时,富察琅嬅,这位新帝的皇后,也仪态万千地带领后宫诸妃,前来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她们衣着华贵,步履轻盈,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敬仰与尊重,展现了后宫的和谐与有序。这场面,既是对太后的尊敬,也是对新帝的支持,更是对新朝的一种期待和祝福。
太后目光如冰,冷冷地扫视着宫殿中排列整齐的嫔妃,语气淡漠却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缓缓开口,对着站在一旁的琅华说道:“琅华,你是皇后,身份尊贵,是哀家唯一的正经儿媳妇。后宫之中,嫔妃们的位分升降与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