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影帝王猛,九原郡的教育方针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王猛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下了马车,灰头土脸、举步维艰的向村落走去,等到看到第一个村民时,他直接瘫坐在地上。
“老乡,老乡,你没事吧?”在挖掘渠道的村民不止一人,看到瘫倒在地的王猛好几个围过来帮忙。
“水…水…”王猛现在喉咙干渴的发哑,装作有气无力的样子说道。
其实除了王猛带的第一批移民,其他移民基本都不认识他,而眼前这些人也自然不是第一批移民里面的。
听到这句话,马上有人上前把随身携带的清水递给王猛,王猛举起来喝了几口,连忙盖起还给他。
等了一会,模仿好几天没喝水的人,王猛表情有些意犹未尽,但又劝着眼前这个人:“水很重要,你拿好。”
这套表演,王猛已经有些滚瓜烂熟,既可以表现自己的难民身份,又可以表现自己本性里,善良的一面。
听到王猛这么说,那人把装水的陶器放好,又笑着说道:“我们村里面挖了好几口水井,打起水来还是很方便的。”
只不过北方水的充足还是需要人们相对节省一些,毕竟雨水还是太少,只能依靠地下水。
“那就好,那就好,”王猛起身看了看四周,这里正在挖掘渠道,要把黄河支流的水引过来灌溉田地。
今年没有这个渠道,每次灌溉都是靠人力和畜力来运输,效率低还不能充足灌溉玉米地。
“你是那个郡来这里的?”听着王猛绝对是老秦人的口语,周围人还是有些热情的,开始询问王猛的故乡。
毕竟在古代,地缘关系是除了亲缘关系之外最重要的关系了,如果是出身同一个郡在朝堂上基本都是盟友关系。
王猛是调查过这个村落的,这个村落的人大部分来着汉中郡,而且是汉中郡偏北部的地方,说话口语自然也是一口秦腔。
“我也是汉中郡来的,上一年移民思念故土没来成,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变卖家当来的河南地…”
说着说着王猛有些神色黯然,好似真的一般,然后又继续说道:“那人带我来到上郡北部后,便直接放我下马,我只能徒步走到这里。”
老实憨厚的农夫哪里见过演技这么好的人,被王猛说的一愣一愣的,为了增加可信度,王猛继续忽悠:“我有个近亲也来了河南地,不知道在哪个村落?我准备先去投靠他,等待公子发田。”
说到这里,大部分人都相信了王猛的说辞,毕竟这都是人之常情,王猛的话也没有太大漏洞,自然都表示理解。
“老乡,你要不先坐坐,等到徐吏来了,我们和他说一下,你看看能不能找到你家亲人。”
来帮忙王猛的人留下这句话后,也都去忙了,毕竟挖渠道的进度慢下来,受损的可不止他们一个村落,后面还有两个村落在等他们这一段呢!
看着努力挖掘渠道的村民,王猛满意的点点头。果然我们老秦人就是勤劳,王猛心里暗道。
而临近中午,暂时负责管理这个村落的徐吏带着午饭来到了这里,因为物资不是特别充足,挖掘渠道的午饭都只有一顿粟米粥。
但大部分人都是十分满足了,毕竟原来在故土,一天只有早晚两顿饭,来了九原城还有午饭,这已经很好了。
徐吏听到王猛的遭遇后也多打了一碗粟米粥给他,只是王猛这个打扮属实没让徐吏认出来眼前这人是九原郡监。
只不过王猛的一举一动,即使再模仿落难的人,举止言谈还有有一股读过书的感觉,这让徐吏有些好奇。
要知道这个时代,知识基本上都是垄断的,贵族世代传承的家学不论,士人之间也讲究儒、道等学派,并不会随意外传。
即使有孔夫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一个只能勉强温饱的人,哪里有时间学习各家大论?
来到王猛面前,徐吏试探的问了问:“这位乡亲是否识字?”
听到这个问题,王猛疑惑的抬起了头,是自己哪里演得不够逼真吗?怎么被看出来了?
但王猛是什么人,他一下子便好了对策,口气有些害怕的说道:“会…会,鄙人有幸,给村落里三老的孩子当过,书童,学过一些字。”
为了真实性,王猛还特意对书童身份加重读音,强调自己读过书,并表现出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让徐吏一下子就相信了,看来眼前这个人只是读过一些启蒙童学,没见过什么世面,连自己一个小吏都这么害怕。
“那感情好啊!公子有意在九原郡推动教育,你这种读过几年书的,正好可以帮忙启蒙教育孩子。”徐吏记得郡丞荀彧在公布这件事的时候,美仪容的脸上也挂满了喜意。
如果不出所料,九原郡的孩子以后基本都要学习荀子儒了。
王猛自然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为了这件事荀彧和公子还争论过,公子是准备全面发展,儒、法、道、农、墨等等都要讲一些。
但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