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春去秋来,九原郡丰收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正如王猛所料,余无部的调兵只是为了吞并其他匈奴部落,并没有来进攻高阙塞。

    而秋天也如期而至,农田里面的玉米完全成熟,玉米里面金黄色饱满的玉米粒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裹着厚厚的玉米皮看着外面的一切,里面的玉米果实却是如此美丽诱人。

    虽然上面的果实很丰满,但百姓还是不敢提前庆祝,这硕大的果实有多少部分可以食用还值得商榷。

    为了打消百姓的疑虑,扶苏带着王猛、荀彧直接来到九原城就近的村落,在田里直接烧火煮玉米,然后一边烤玉米,当然这些都是把玉米皮剥掉了。

    烤玉米没有其他调味料,只有一点盐,但却散发香味吸引许多村民学着公子一起,只是盐对百姓来说太珍贵了,他们许多人是直接干烤玉米吃的。

    然后也一边学习公子用火煮水然后放玉米下去。

    “猛兄,文若,来试一下百姓们辛苦劳作的成果。”扶苏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拿着长筷子把玉米夹起来,放到一旁干净的陶器上。

    倒是王猛和荀彧都没去拿,毕竟刚从热水里面捞出来的玉米有多烫,脑子想一想就知道了。

    看到俩人都没上当,扶苏开心又尴尬的笑了笑:“王伴,倒水。”

    其实扶苏还让王伴带着凉水,烧开后又冷却下来的凉水直接浇在五个玉米上,吸收着玉米的热度。

    扶苏时不时的摸一下玉米的温度,发现差不多了先拿起一根:“来,可以吃了。”

    剩下的四个玉米当然是王猛、荀彧、王伴、望芝一人一个,百姓们也模仿着扶苏的吃法,把玉米放到装水的陶器里面泡一会。

    然后这个明明不是传统也不方便的吃法,以后便成了九原郡的习俗,毕竟那是公子扶苏教他们的。

    而等到可以吃了,百姓们也纷纷模仿公子把玉米抓在手里直接开啃,但一吃下去,玉米的味道瞬间征服了他们的味蕾。

    玉米比粟米不知道要甜多少,足够的甜味让百姓们吃的津津有味。而且吃完后他们惊喜的发现,一个儿童或者老人、妇人只要要一根玉米便感觉到饱腹感,成年男性需要一根半差不多的量也可以吃饱了。

    可是一亩地产量,粗略估计也要在五百个玉米左右,而一个人一天甚至用不了五个玉米,如果按百姓们简单的计算方法,三亩田就完全够养活一个成年男性。

    扶苏一开始也算好了这道小学数学题,秦亩差不多是后世一亩的十分之三,后世一亩优质玉米产量能达到六百五十公斤左右。

    也就是说秦亩一亩最优情况下能产一百九十五公斤玉米,但按现在的农业技术,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不过按一半产量约一百公斤应该没问题。

    一百公斤玉米除去不能吃的玉米皮、须、芯外,大概有可以食用的玉米粒六十公斤。换算下来的结果就是一秦亩能产六十公斤的玉米粮食。

    一个成年人饭量一年在一百五十公斤到两百公斤不等,其实换算下来的结果也差不多是三秦亩可以喂养一个成年人。

    这一算下来,丰收的喜悦让百姓们直接沸腾了起来,有的更是激动,抱着手中还在啃食的玉米哭了出来。

    这样算下来,每户百姓除了上交税收的四成,再加上扣除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他们一年还能存不少粮食,即使遇到灾年也能富裕的活下去。

    这相比他们之前在老家给人帮工还不能供一家人吃饱穿暖,九原郡简直就是天堂。

    也有百姓反应过来,急忙向公子扶苏跪拜道:“谢公子!”

    扶苏连忙派人去将百姓们扶起,他之后还有一系列政策可以让百姓生活更加丰富,玉米产量高可以,玉米粮食可以和匈奴牧民换取奶制品和牛来协助耕种。

    可以饲养鸡来产鸡蛋和吃肉食,鸡还能除虫害,还有鸡粪在农田里面也能充当农业化肥的作用。

    九原郡在今年秋天摇身一变成为秦国人均最富裕的郡城,扶苏也准备上报秦王政玉米的产量,准备在北方种粟米的地方大肆取代粟米。

    至于小麦和水稻,扶苏以后准备换取后世杂交小麦和杂交水稻,后世的院士们让这些农作物能和玉米等高产作物一较高下,扶苏也心怀感激。

    至于土豆和番薯两种大杀器,扶苏准备在一些贫困的土地种植,这样便能让所有百姓都吃饱,食物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了。

    回到大营后,扶苏便开始了他的下一步安排:“文若,我准备让你带着第一批收上来的玉米,一起回一趟咸阳。”

    听到公子叫自己,荀彧回道:“唯!”

    这种不违背荀彧本心的事情上,他表现的很善解人意,直接便答应了下来,但扶苏还是要把事情说清楚。

    “这次,你安排小吏们去找一些能说会道的村民,你带着一起去咸阳城。然后派人带着他们回老家去招人,有多少要多少。”

    “至于人手问题,我给你写一封信,你去找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