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神话(霹雳手段 下)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所言去办,朕要让那些人清楚,朕是大秦至高无上的主人,朕的威严不容任何人挑衅。”
顿了一下,胡亥接着说道:“那些主动上交了土地的世族,就算了。但若是有世族妄图违抗,非要朝廷强行执行均田之策的,就不必补偿了。若是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有人胆敢反抗……”
说到此处,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大声喝道:
“杀!!!”
“绝不留情。朕要让大秦的每一个人都明白,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
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却足以让大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堂之上,早已不见当年那些熟悉的老臣身影。在易华伟强硬手段的推动下,曾经的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当年的叛乱平定后,朝堂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新的官员们通过科举选拔而来,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曾经的庶民之子,有诸子百家的门徒,还有关外各地的饱学之士。
这些官员充满朝气,带着各自的抱负,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
每一次朝会,不再是过去那般被少数世族把控的沉闷局面。他们提出的建议涉及大秦的方方面面,从农业水利到商业发展,从军事边防到文化教育。
大秦在这十年间逐步完善了科举体系。科举考试的规则越发严谨,除了最初设定的科目外,又根据发展需要增加了诸如水利工程、冶铁锻造等实用学科。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级,层层选拔,确保能为朝廷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同时,为了防止科举舞弊,朝廷专门设立了监督机构,一旦发现作弊行为,全族流放。这使得科举成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让大秦的人才储备日益雄厚。
民间的变化更是令人瞩目。随着士族势力的削弱,土地分配更加合理。曾经被世族大量兼并的土地,如今分散到了众多百姓手中。农民们辛勤劳作,积极开垦荒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易华伟带来的玉米、番薯、土豆在大秦的土地上广泛种植。这些高产作物适应性强,即使是过去一些贫瘠的土地也能获得丰收。粮食的充裕让人口开始迅速增长,曾经的村落不断扩大,新的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地纷纷修建了新的水利设施,这些都是在新科举人才的指导下完成的。灌溉渠道纵横交错,使得大片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茁壮成长。
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也日益兴盛。各地的商业城市迅速崛起,咸阳、洛阳等大城市成为了商业的中心。街道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大秦各地的特产在这里汇聚,如北方的毛皮、南方的香料、东方的海盐、西方的玉石等。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官道上商队络绎不绝,马车、牛车满载货物穿梭其中。为了保障商业的顺利进行,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法规,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商人的合法权益。商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大秦,随着朝廷挣脱世族的把控,整个国家的商业环境焕然一新。商业政策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就像为商业发展解开了束缚的绳索,为其开辟出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
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逐个崛起。这些城市因商而兴,迅速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商人们汇聚于此,他们带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或在街边的店铺中陈列展示,或在热闹的集市中摆摊售卖。各种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商业乐章。
商人这一群体,在这种变化下,地位相较于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曾经,他们深受歧视,在社会底层艰难求生,其商业活动也受到诸多限制。而如今,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经营生意,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已解决,其中,税收问题依旧是悬在商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那些大商人,面临着极为繁重的税负,高达百分之七十。
易华伟深知商人的习性,在他看来,商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择手段。高税收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制定的一种制衡手段。这些大商人,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广泛的商业网络,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若不对其加以严格管控,很可能会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而损害普通百姓的利益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在商业城市中,大商人们虽然对高额税收颇有怨言,但也不敢违抗。因为大秦丞相对于叛乱的家族也只是流放西域等偏远地方,但对于敢偷税漏税的大商人,可是直接诛杀三族,没收全部财产。
这也是易华伟唯二被人诟病的地方。
税收太重怎么办,于是,有的大商人试图通过扩大商业规模来分摊税收成本,加大对各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更多的商品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例如,一位经营丝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