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田湾村往事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所以对奶奶没有任何印象。
反倒是爷爷,陪伴了刘小川的童年。
就连父亲都不知道爷爷的工作,看来爷爷真的是719局局长,这么说来,爷爷也是修行者了。
“村里有两个上了年纪的,可能在六七十年代就去了外地,一个叫李庆,一个叫吕得水,你有印象么?”
“没有!”刘父皱眉,觉得刘小川有点反常,便说道:“村里有族谱,只要是村里人,都会有记录,你可以去查查。”
“族谱在哪?”
“在祠堂……”刘父说,“从去年开始,李发宏大叔就在整理族谱,现在也负责祠堂的卫生打扫。”
刘父说的李发宏,已经有八十多岁了,不过精神矍铄,说话做事都很利索。
三十年多前,他还当过村长。
应该知道村里不少旧事……
聂萧那边有规定,不能跟他说,或许能从村里这些老人口中问出点什么。
直到去年,田湾村才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此穷苦的山沟沟,不仅有大力金刚体传人,甚至还有719局局长,出了这么多大人物,村里为什么穷了几百年?
往祠堂走的路上,遇到了李正。
听说刘小川要去查看族谱,也就跟着过去,祠堂的门开着,一个瘦老头正在扫地。
“李爷爷!”刘小川喊了声。
田湾村只有三个大姓,李、刘、吕,每个姓氏辈分都不同,硬要攀上点关系,刘小川应该喊李发红大伯,不过因为刘父一直喊大叔,刘小川就跟着喊爷爷了。
包括李正,一直喊刘父大哥!
这也有点差辈分……
比李正大一辈的李峰,同样喊刘父大哥。
只有同一姓氏的不能乱叫,姓氏不同也就各亲各论,这也成了田湾村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是小川呐!”李发宏放下笤帚,激动的问道:“你怎么有空来祠堂?”
“听说这一年多,你一直在整理族谱?”
“是啊……”李发宏说,“田湾村是北江县历史最悠久的村子之一,必须有自己的族谱。”
“前几天我去首都,遇到了一个人,叫李发发,五十多年前跟着他的父亲李庆离开村子,再也没回来过。”
“李庆?李发发?”李发宏眼神瞬间有了光彩,“他们都还活着?”
“李庆我不太清楚……”刘小川说,“不过李发发日子过得不错,还有一个儿子,考上了北清大学,叫李武。”
“六七十年代,村里走了不少人。”李发宏说,“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想办法联系那些离开村子的人。”
真的来对了,李发宏经历过那个年代,应该知道不少事。
“我能看看族谱么?”刘小川问道。
“你等一下……”李发宏走到祠堂后面,小心翼翼的拿出四本线装本递给刘小川,“田湾村几百年的历史,只要是村里人,能查到的基本都在族谱里了。”
族谱是用毛笔写的小篆,笔锋瘦劲挺拔,这一手字惊艳到了刘小川。
“李爷爷,这都是你手写的?”
“是的!”李发宏说,“族谱上有名字和关系,村里还出过几个名人,有我给他们写的传记,你要看我就拿给你。”
“不着急,我先看看族谱。”
族谱总共有四本,两个大本,两个小本,大本是‘李氏’和‘刘氏’,小本一本是‘吕氏’,一本则是其他姓氏,比较杂乱。
对于自己家的情况,刘小川了解一些。
先翻看‘刘氏’,和刘小川知道的差不多,他们家和田湾村‘刘氏’同宗,却不算是土生土长的田湾人。
五十年代初,刘世俭来田湾村认祖归宗,留在了田湾村,育有二子,就是刘国兴和刘国旺。
关于爷爷的信息,族谱上查不到……
刘小川继续翻看族谱,找到李庆的名字,这个就很早了,不过在李庆下面还有李发发,看来族谱记录的果真详细,李发发离开田湾村时只有三岁,名字都被写了进去。
再往上翻……
刘小川的表情逐渐有了变化。
“你是不是在看李庆的族谱?”李发宏凑过一张老脸,“他们一家很奇怪,到李庆一代,是十九代单传,每一代都只有一个儿子。”
‘李氏’族谱,第一代只有三个人。
这三个人算是田湾村李姓的老祖,另外两支不说儿孙满堂,后代也很多,唯独李庆这一支,代代单传。
单传的原因,刘小川很清楚,就是大力金刚体。
“小川,你想找谁可以直接问我,不用翻族谱。”李发宏敲了敲凹进去的太阳穴,“族谱上有谁,都在这里!”
“我确实还想找几个……”刘小川缓缓出四个名字,“吕得水……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