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二十七章 第(3/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咚的身世,听得黄淑兰流下了泪来。茉莉曾对咚咚讲过,她家里有一个比她小三岁的妹妹,咚咚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想见见这个小妹妹,给她讲格林童话的故事听。于是茉莉提议妹妹,可以给咚咚写信,不过她先得把那一□□爬式的字练好,咚咚姐姐的字可是写得很好看的。这让黄淑兰很是振奋。
等黄淑兰酣然入梦后,茉莉仍是无法入眠,她以前睡眠一贯好,不论多迟睡,脑袋一沾到枕头,双眼一阖,一准一觉到天亮。这段时间在灾区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生物钟彻底紊乱,调回去要花费不少时间。
睡不着就睡不着吧,她也不强行逼自己,爬起来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睡在旁边的小姑娘,小孩子睡得沉,就算这会儿把她抬起来扔进黄浦江也不见得会醒转过来。
茉莉到了桌边,扭开小台灯,在微弱的光里写日记。为了不使英文退化,自大学毕业后,茉莉坚持每天用英文记日记,抽空余时间记单词。读书的时候为了练口语,每周总要抽两天的时间去学校的英语角找留学生交流,现在工作了这样的机会少了,但是用到英文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他们教授曾说过,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的建立,让英文的学习成为时代趋势,以后不会英文的人都会被淘汰。
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说明了问题。
茉莉还是没忘记对历史的热爱,有空的时候,比如就像现在,睡不着了,起来学习一会儿。她在灾区那么忙的时候都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一个月时间看完三本书,一本是著名媒体人史可凡的个人自传,从中获得了很多正向的能量和激励。另外两本分别是《新闻采访方法论》和《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
另外她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阅读新闻稿件,并进行摘抄。只是现在手边没有报纸和杂志,茉莉花了二十分钟写完日记,随手拉开抽屉看到最顶上的一本诗集。
看到封面,茉莉有些恍惚,记忆一下子拉回到了几年前,这本诗集是文学史上极富盛明的叙利亚诗人尼扎尔·卡巴尼的诗集,可惜在国内还没有译作。茉莉得到这本诗集实属偶然,是她参加的诗社,有一位同好是学阿拉伯语的,送给了她这本珍贵的诗集。怕茉莉看不懂,每一篇都做了精心的翻译。
茉莉拿起诗集,经由这本厚薄适中的册子,仿佛又回到了在诗社的那些日子,如今大家都四散到各处,断了联系,要聚首也很难了。随意地翻开其中一页,阿拉伯语下面附着的小小的正楷写着:
在夜的街道上,无我栖息之所。你的双眸,早已侵占了夜的每一寸土地。
她忍不住地轻轻念出声:“在夜的街道,无我栖息之所。”
思绪停顿,接着飘远。
又想到了那天的雪夜里,他将她拢在怀里说出那番话的后来,她说,你从平城带给我的雪,我带不走了,就让它留在这里吧。他说,好。
她回到平城,雪已经停了,像从来没有下过一样,只有空气依然冷寒。
她继续将视线落回诗句上:“你的双眸,早已侵占了夜的每一寸土地。”
划过她眼前的是属于他的那双眼睛,永远深邃又温柔的样子。她喜欢他这样地看着她,好像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别人。
这首诗写的真美,没法用语言描述的生动,美得想让人占为己有,藏进大衣的口袋里,再也不被人看到。
这个晚上,她把这本诗集从头到尾细细地读,很慢很慢地读,唯恐疏漏过一个字眼,而领略不到它的意境。从深夜读到凌晨,又从凌晨读到了黎明,她却一点也不觉得困,抬起头来的时候,启明星遥遥地挂在了天顶上,时间已经四点了,清晨如水的凉意似乎穿透了窗户。合上本子的时候,茉莉在想,中文的翻译都尚且这样美了,如果用阿拉伯语来读,该动人成什么样子呢?
茉莉回到床上,调好了闹钟,小睡了一会儿。然而闹钟丝毫没起作用,八点还没到,黄淑兰比麻雀起得还早,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把茉莉弄醒了。屠媛娣也起了,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在煲汤,中午要给医院里的伤员送去,茉莉也不好贪觉,打着哈欠从床上爬坐起来,想着今晚一定要早睡,得把生物钟好好调整过来,不能再由着自己乱来了,一边抓了抓一头蜷发,起来洗漱。
早饭吃完,茉莉回房间睡了一个回笼觉,醒来十点左右,匆匆吃了午饭,拎着饭盒挤上公交车去了医院。
见她进来,黄明章没好气道:“你怎么来了?”
茉莉早已习惯他这种口气,将饭盒搁在桌上,也拿话回呛道:“我想来啊?”
沉默了一下,黄明章说:“你妈呢?”
茉莉打开饭盒,盛着排骨汤,动作有条不紊的,眼也没抬:“在家,兰兰不上学了?”
父女两人,三言两语,夹枪带棍,全是火药味。
黄明章不响了。一个月前,他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当时血肉模糊把一起的工友和路人吓坏了,送到医院连做了两场手术才捡回来一条命,老娘保佑,福大命大。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