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0章 内附之风(七)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着经卷跨越草原,将大明的文化种子播撒在土默特的土地上。

    除此之外,社会管理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户籍管理的建立,公共卫生的改善,这些都是提升土默特等部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官员们已经开始规划,如何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

    当然,土默特内附最大的外因可不能忘了,因此紧急应对措施的制定更是迫在眉睫。白灾的救助计划,互助队的建设,这些都是缓解土默特等部当前困境的紧急措施。大明的救援队伍已经开始集结,他们携带着粮食、衣物和工具,准备跨越千山万水,为土默特的百姓带去希望。

    最后,仪式与庆典的筹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内附仪式的策划,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这些都是增强双方团结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礼部的官员们已经开始忙碌,他们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以彰显大明的威严与土默特等部的忠诚。

    随着这些工作的逐步推进,土默特等部与大明的融合势必不断加深。草原上的牧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学习汉文,大明的商队也开始准备在草原上建立起永久性的贸易站点——以前京华也有贸易站点,但并非永久性的,毕竟就连高务实当初也没把握说一定能让土默特顺利内附,万一土默特出现反叛,这些站点就是他们嘴边的肉。

    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不过能让高务实全程过问的,还是军事。

    土默特号称控弦四十万,那当然是按照蒙古人的算法,拿得动马刀开得了弓,就能归在这“四十万”之中。实际上,土默特部正常情况下能集中起来并足以称之为“蒙古骑兵”的,大概在十万左右。

    这十万之中,把汉那吉的汗庭直接掌握四万左右,钟金哈屯掌控一万余,夫妻二人就掌握了阖部过半的实力——这还没算顺义王世子额尔德木图掌握的外喀尔喀部。当然,外喀尔喀部的两万余主力已经被额尔德木图奉命带去西征,现在已经打到里海沿岸去了,暂时倒也回不来就是了。

    土默特部剩下四万多骑兵分属多位台吉,包括恰台吉去世后留下的部众,这些人也是高务实能直接影响的,应该不会对高务实的军改有太多意见——当然,前提也是高务实不会太过于削弱他们。

    对于土默特的军改计划,高务实找来周咏和宋应昌商议,然后又把禁卫军的一批将领叫来参详,最终定策,编为两军一镇。

    两军,指骑兵第一军(甲种军)、骑兵第二军(乙种军);一镇,指禁卫骑兵第一镇。

    也就是说,给土默特两个专门的骑兵军编制,其中一个甲种军,一个乙种军。另外再从土默特蒙古骑兵中遴选精锐,编入禁卫军,且专门给一镇骑兵编制,独立成镇,是为“禁卫骑兵第一镇”。

    经过前一次军改,现在大明的甲种军下辖四镇,全军50048人;乙种军下辖三镇,全军37536人;禁卫军编制独有不同,其下辖五镇,外加一个独立重炮协,合计有66598人。

    按照军改计划,原本大明有一个特种军即禁卫军,十个甲种军,十八个乙种军,以及编制、员额都不固定的丙种军若干(屯田军,一般不负责作战)。

    经过这次土默特内附,禁卫军直接多了一个镇的骑兵编制,总兵力上升到79110人,约等于八万人。

    甲种军提高到十一个,即多了“归化第一军”。全国甲种军合计550528人,约等于五十五万人。

    乙种军提高到十九个,即多了“归化第二军”。全国乙种军合计713184人,约等于七十一万人。

    不考虑通常不承担作战任务的丙种军,大明禁卫军、甲种军、乙种军合计,全国战兵应有员额1342822人,约等于一百三十四万人,在这个时代堪称无与伦比。

    当然,此次军改并未完全完成,例如现在的西域,刘綎麾下的兵力就超过编制——因为那里还属于战时状态,军改暂时还没有实际执行。而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诸省,由于军事压力比较小,军改进度也比九边要慢一些。

    由于高务实基本全盘保留了土默特骑兵,军改的诏书下达时,土默特方面很是松了口气,然后立刻答应了下来。

    不过,土默特“推荐”说,希望让钟金哈屯之子布塔施里继承其生母所部,并编为禁卫骑兵第一镇;希望由把汉那吉亲任“归化第一军”总制,并继续坐镇归化城。至于“归化第二军”,土默特方面倒是大方表示“请朝廷选任”。

    关于土默特的“推荐”,朝廷之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朝廷应该坚持自行任命军职,不该开此特例;一派认为土默特刚刚内附,而且还是主动内附,朝廷应该考虑这一客观现实,先准了禁卫骑兵第一镇和归化第一军的任命,等将来再做调整。

    这两派说法其实各有其道理,不过高务实权衡许久,还是采纳了第二个建议。他当然知道朝廷制度的严肃性,不应该有什么特例,但客观现实摆在这里,高务实也必须考虑千金买马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