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伟大的博物馆事业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博物馆筹备处验收使用。1958年,革命博物馆搬迁天安门新址后,宝蕴楼成为外单位的办公处所或物品仓库,其管理关系也一再更迭。”

    然而,众人也知道,革命博物馆成立之初,到底在哪里了。

    要不是苏亦提及这部分,估计大家也不会去关注。

    关于宝蕴楼部分苏亦点到即止。

    继续回到古物陈列所这边。

    “古物陈列所,既然是一个博物馆,那么必然会有常规陈列展览。为了吸引观众,规定各殿陈列物品每周都进行更换,稀世珍品随时更易,不作长时间陈展,以便慎重保护。普通展品或旬月一换,或逢令节纪念等日减价期间,分别选择更易。”

    听到这里,众人遗憾,“那也太麻烦了吧,经常更换,错过就真错过了。”

    苏亦点头,“当时,陈列所还在东、西华门外置一大公告木牌,书写陈列物品门类,以期观众,预为知晓。古物陈列所代表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博物馆的水平,也受到观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1928年7月中旬到1934年,六年间该所共接待观众42万2千人次,最多一月(1932年10月)观众达17457人次。这个参观人数已经不少了。”

    “那小师兄,现在咱们还可以去观看吗?”

    苏亦扶额,“不能,因为古物陈列所在1948年3月份已经跟故宫博物院合并了,两者合二为一。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跟两者位置有关,还当时故宫文物南迁有关。”

    苏亦本来想要迅速跳过这个部分,没有想到突然有同学问,“小师兄,故宫文物南迁部分你提及好多次了。之前提及到历史博物馆在午门、端门一带旧址的时候,也提及到文物南迁,现在又提及文物南迁,这个部分事情,可以跟我们简单说一说吗?”

    苏亦望向众人,“这个有点跑题了,大家想了解吗?”

    众人点头。

    “来都来了,小师兄,你就跟我们说一说呗。”

    “我觉得大家都挺好奇这部分历史的。”

    “那么多文物,从承德跟沈阳搬运过来北京就需要运送那么多次,南迁就更加麻烦了吧。”

    苏亦望向许婉韵跟黄妘萍,这两个大姐也没啥异议。

    许婉韵还说,“苏亦,你跟大家讲一讲吧,我们也好奇。”

    苏亦点了点头,“那就讲一讲。”

    恰好,他对这部分知识不陌生。

    抗战的时候,大后方在哪里?

    当然是西南了。

    恰好,他读研的时候就是在昆明,虽然故宫文物南迁不经过昆明,但在西南地区读书,研究博物馆历史,尤其是民国部分的历史,是没有办法绕靠故宫文物南迁这个大事件的。

    那么故宫文物南迁,应该怎么讲呢?

    怎么讲都可以,只要基本史实没有错误就行。

    跟之前讲述中国通史陈列设计背景一样,讲述故宫文物南迁,苏亦自然会提及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咱们前面讲述民国历史的时候,肯定会提及辛亥革命。那么讲述抗日战争的话,肯定会提及九一八事变,这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

    “九一八事变后,平津震动,华北局势紧张。为保文物安全,古物陈列所筹谋文物安全保存之策,拟具应变计划。这个应变计划,一开始不是南迁,南迁只是最终方案,却不是最初方案。因此,在讲南迁之前,跟你们讲一讲古物陈列所方面的应对方式吧。”

    “一开始,陈列所方面并不打算南迁,而是打算在所中空地挖建地窖,以备存藏金属陶瓷等文物珍品。”

    苏亦说完,众人目瞪口呆,“这个方案不靠谱吧?就算地窖成功了,所有文物移入地窖有啥用啊?日本人都来了,保存多好都没有啊。”

    苏亦笑,“不能这么想,因为,九一八事变,只是在东北爆发,华北或者说北平,还是安全的。挖地窖的前提就是北平还安全,并没有被日寇占领。”

    “就算如此,这个计划也不靠谱吧。”

    苏亦笑,“还有其他计划,陈列所这边还派人赴东交民巷使馆区考察,与各大银行商租保险库,以备寄存各种珍贵文物。”

    “东郊民巷?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熟悉啊?”

    “民国时期,有名的使馆街啊。”

    “没学过近代史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北京的东交民巷也就成为了有名的使馆区。”

    不需要苏亦回答,同学们就自问自答。

    苏亦点头,“恩,东郊民巷就是当时的使馆街,其实就在两馆大楼的隔壁,恩,就是东侧的公安部大楼一带,很多建筑物都存在,大家感兴趣,一会就可以去观看。”

    反正在北京这个地界,几乎每一片土地都可以承载着一连串著名的历史事件。

    说着,苏亦继续刚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