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这是《问佛》最后两句话,美在哪里,说不出来,就是觉得挺有意境。

    佛祖为啥让我不要盯着这个季节?

    这个季节是啥?

    这个季节就不是冬天吗?

    我一直盯着它,怎么会错过了今年的冬天呢。

    苏亦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大致的意思,应该是说,不要总是盯着啥时候下雪,光盯着这个,而忽略了今年冬天的其他美好的事物。

    归根结底,应该是珍惜眼前人吧。

    仓央嘉措诗歌,很多。

    广为流传的也不少。

    然而,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藏着译者的私货。

    有时候为了语言的优美,可以放弃原本句意。

    有时候是一词多义,译者选择韵律最合适的一个意思。

    究竟是不是如此,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理解。

    想要研究这些诗歌,写论文的话,多找几个版本就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折腾那么多。

    在北大,藏语专业已经没有了。

    但会藏语的老师,肯定是不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季羡林先生。

    在翻译方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罗摩衍那》了。

    印度有两大家喻户晓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比起前者,《罗摩衍那》在印度之外的东南亚地区影响巨大。

    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在他写的《牛棚杂忆》里面就有过相关记录。

    当年,季先生被安排当北大三十五楼的门房。

    这里的三十五楼,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学生宿舍三十五楼。

    当年,每一每个系的办公室都设在学生宿舍中,大概是想接近学生,以利于学生的“上(大学)、管(理大学)、改(造大学)”吧。提倡初年级的学生编高年级的教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年邓广铭先生也在三十五楼上班,经常被其他人喊做老邓,他也不恼,一一回应。

    直到他担任历史系主任,老邓才变成“邓主任。”

    当个门房,除了有电话有信件时外,也无事可干。一个人孤独地呆坐在大玻璃窗子内,瞪眼瞅着出出进进的人,久了也觉得无聊。但是,季羡林先生是一个舞笔弄墨惯了的人,这种不动脑筋其乐陶陶的日子,他过不惯。

    甚至别人用来打发时间的,诸如麻将之类的活动,他又不喜欢,那他干啥呢?

    当然是舞笔弄墨了。

    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之中,写文章倒是可以,但想写的东西又不能写,不想写的东西又何必写出来呢?

    于是,老先生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那就是——翻译。

    这一件事倒是可行的。

    而且,老先生还有鸿鹄之志,不想翻译原文短而容易的;因为在他看来门房这个职业可能要干很长,短时间是摆脱不掉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十年什么时候结束。

    因此,选择翻译的作品原文长而又难的最好,这样可以避免经常要考虑挑选原文的麻烦。即使不会是一劳永逸,也可以能一劳久逸。

    这里说的挑选原文的麻烦,是说不需要经常换书翻译,一本书就可以翻译好几年的那种,可以打发时间,对于老先生来说,就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实际上,对于他来说,翻译是没有益处的事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根据他的译品永远也不会有出版社肯出版的。

    翻译了而又不能出版,难道能说是有益吗?就根据他这一些考虑,最后他决定了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这一部史诗够长的了,精校本还有约两万颂,每颂译为四行(有一些颂更长),至少有八万多诗行。

    够老先生几年忙活的了。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上优秀的史诗之一。在两千多年的漫长的时间内,它对印度,对世界上一些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印度国内外都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而且还不知有多少抄袭、模拟、意译、改编的作品。此外,它的影响还波及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领域。一直到今天,它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

    同世界各国的一些古代名著一样,《罗摩衍那》的作者是谁,是难以搞清楚的。一般传说,作者是蚁垤。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呢?按照我们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无法断定。但是从全书的结构和文体上来看,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基本上是一致的。有那么一个人做过最后的加工,是完全可能的。

    后世,大家知道季先生翻译了《罗摩衍那》,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翻译这书。

    原因就是上面提及的那些,打发时间用的。

    决定翻译这本书,对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