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开始编撰燕园建筑史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苏亦只能说,自己格局小了。

    最后还是苏秉琦先生打了圆场,让苏亦他们一步一步来,先从燕园古建保护开始,一步一步来,然后伸延到校外,未来还有时间,不着急。

    大佬们都这样说了。

    苏亦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当然,苏秉琦、宿白两位先生也只是给个意见,并不是反对古建保护协会的成立,不然,他们怎么会出席古建保护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大会。

    不过改名的事情,也同步进行着。

    这部分也不难,只要学社会同意,在校团委走一个流程,这事就定下来了。

    难的是,应该怎么开展工作。

    既然协会成立了,就要做点事情,不然,整个协会成立毫无意义,不仅对专业教研室无法交代,对校团委那边也没法交代,怎么说经费也下来了。

    虽然只有几十块,但,已经足够表示上面领导对于他们这个新成立社团的重视了。

    苏亦这个名义上的首任会长,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因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以后,苏亦就提议众人先调查一下燕园文物现状,做一个燕园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做的第一个就是文物现状调查。这活,苏亦在广州实习的时候,就没少干,回到北大,继续带领着考古专业两个班的学生继续干,一点问题都没有。

    想要做燕园文物调查,就应该知道燕园是怎么来的。

    这部分,肯定就要涉及到燕大的历史。

    燕大是有好几所教会学校合并起来的,当时的燕大,男女分校,分别在北京东南的盔甲厂和东城灯市口的佟府夹道两个狭窄的校舍里,校舍简陋,经费短缺,环境极差。

    甚至,学校太乱了,一时半会都没有办法聘请到校长,建立新校址就是司徒雷登答应就任燕大校长的条件之一。

    意思就是说,要不建新校址,这个破学校的校长我也不当了。

    于是,才有后来的燕园诞生。

    当然,司徒雷登选择燕园作为燕大的新校址,也是有巧合的成分。

    当年,政局混乱,土地产权变更严重。

    1912年溥仪退位,国府按照优待皇室条例保全了一部分皇家地产,但是还有很多地产,要么被收归国有,要么属于落魄贵族等待被出手,这就为燕大的校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燕大先后找了十多处地方,其中,司徒雷登最为中意的两个地方,一是月坛庙地产,就是后来月坛公园附近。

    司徒雷登很喜欢这块地。

    但实际操作过程之中,却发现他根本就买不了。

    这个地方,大部分属于农民所有,还有不少农田,想要买地就要做农民的工作。

    这种基层工作,最为繁琐。

    北洋政府的法律程序没完没了,各部门相互拉扯推诿,当然,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当时,外国人在华活动越来越敏感,从政府到民间要把土地卖给外国人都无比谨慎。

    司徒雷登想要买,都买不动。

    另外一处,就是动物园地产,当时,冯玉祥的客卿王铁珊跟教会走得比较近,他为燕大找了一个新地。

    位于西直门外,是傅恒三子康安贝子的私人圆邸的继园,也就是现在的动物园所在地。

    这块地,司徒雷登也很满意。

    位置跟景观都很不错,一百多亩的土地,要价15000墨西哥鹰洋。

    墨西哥鹰洋,就是墨西哥银元,也叫墨银,这玩意,后世一度被炒得很热,被争相收藏。

    晚清民国年间,外国银元输入中国者,属墨西哥鹰洋最多。在中国南部、中部各省流通非常广泛,几乎成为主币。上海的外国银行发行纸币,在民国八年(1919)以前都以墨西哥鹰洋为兑换标准。

    现代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墨西哥鹰洋,也就是带墨西哥国徽的银元,大多数还是从祥林嫂这个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把多年积攒的工钱,换了多块鹰洋,到寺庙里捐献了门槛这段故事开始。鹰洋其实在民国成了以前的清朝,已经在中国流通了很久,由于成色品质很高,流通量非常大。直到民国成立,开始自己铸造俗称的“袁大头和孙小头”后,鹰洋仍然在国内并行流通了很久。

    差不过一块大洋差不多现在的600到800元。

    其实这样的估算也不准确,因为它没啥估算标准,按照购买力来算的,一万五的鹰洋就可以在北京购买一百亩的土地,这就是好几百亿了吧。

    当然,按照民国的物价跟地价,并没有那么夸张。

    甚至当年,在井冈山,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铸造了“工字鹰洋”,这也是革命政权第一次发行自己的货币,可算是今天人民币的最早前身。

    跑题了,说回动物园地产,这块地最终也买不成,五四以后,国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将一块具有历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