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当回忆老去的痕迹斑斑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哈哈。
一想到这,苏亦就乐。
不过电影里面通篇的美国梦,八十年代,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毫不吝啬掩饰自己对美利坚的向往了。
等77级北大的学生毕业,他们这届学生,肯定会有不少人去美国留学,去追寻他们的美国梦。
嗯,在这个方面,历史系或者说考古专业,相对来说机会就少一些,想要美国留学,不容易。北大考古专业大规模去美国留学好像还是张光直任职北大兼职教授以后。
电影里面呈现出一种让人感觉极为荒唐的一幕,一个北大西语系讲师跑去美国留学被拒签,还三番五次被拒签。
这也是年代的产物了。
前世,想要回北大西语系教书,就算你是哈佛的博士都不一定好使。
甚至,在电影结尾,最应该高潮的部分,也并没有那么的令人兴奋。
想要获得没人的尊重,不是要去索求别人尊重,而是要让别人不得不尊重你。
但故事成东青在美国人面前装逼,背下法律条文,却挺让苏亦印象深刻的。
这家伙说自己的从中国坐飞机到纽约,就把这书给背完了。
再一次,让苏亦想起来,民院的牛人,从民族所坐公交到北大就背完波斯语语法部分的语言天才。
这个世界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成东青说自己资质是最差的,资质最差的人能够考入北大,成为北大西语系的教师,真当美国人民是白痴?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无问西东》跟中国合伙人恰好都有黄教主。
还是一个奇妙的缘分。
要是有条件,就算不能够拍摄大电影,拍摄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一部纪录片,只要火了,就可以出圈,那对燕园文物的保护跟宣传绝对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东西。
纪录片的名字,苏亦都想好了就叫《我在北大学考古》,这个想法苏亦也不隐瞒,大家也只能向往了。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出现之前,传播媒介其实都是被垄断的。
不然,古建保护协会这边就可以同步上线微信公众号了。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尽最大可能性去宣传文物保护,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他前世读研的时候,一开始学的就是公众考古。这个理念就算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也都是起步阶段,真正在国内造成巨大的影响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影响其实也没多巨大,大部分人都认为考古就是盗墓挖宝,就知道公众考古任重道远了。
苏亦拒绝跟考古专业这帮家伙的打球,事实证明,该来的东西它还是要来,想要拒绝都拒绝不了。
做完未名湖区域文物资料整理之后,这帮家伙就开始跟中文系这边约球了。
名义上历史系挑战中文系,实际上是历史系考古专业跟中文系文学专业约球。
美其名曰是增加专业之间的交流,真实原因就是意气之争。因为那天做文物调查的时候,王讯他们约苏亦打排球,苏亦拒绝。
黄莺歌就挑唆道,“小师兄不玩,你们可以找中文系的玩。”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中,这姑娘就笑呵呵来一句,“中文系那么多姑娘,你们多跟中文系互动,准没错的。”
“为啥?”
考古专业这帮的家伙更加不解。
“到时候,中文系的女生肯定过来助威啊,你们好好表现,说不定就被中文系的姑娘看上了呢。”
黄莺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姑娘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至于她打着什么鬼主意,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本来历史系这边就经常打排球,被黄莺歌一挑唆,这帮家伙就真去找中文系的男生约球了。
然后,就被打蒙了。
输球了。
这事本来跟苏亦没啥关系的,输球以后,王讯这帮家伙就天天过来磨着他,要求他加入球队。
苏亦当然拒绝了。
一帮本科生玩球,他凑什么热闹啊。
结果,他发现他上当了。
王讯这帮家伙就是在这里等着他,“中文系这边不止本科上,研究生都上了。中文系的老大哥凌余他们也都加入了。所以,我们才过来找你。”
听到这话,在宿舍的马世昌就说,“那苏亦你还等啥,赶紧去,要是我年轻几岁,我也去。”
室友刘立言也说道,“苏亦,赶紧代表我们出战。咱们历史系研究生虽然不多,但,也不能弱了咱们的名头啊。”
历史系的研究生不多吗?
其实也不少了。
考古专业这边五位,历史专业这边三位,除了刘立言外,还有王凯旋以及范长流,刘立言个子不高,也不经常玩球。马世昌就算了,他年纪比中文系的里钱立群还要大三岁,都奔四的人,体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