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状况之外 第(2/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到了啊!

    

    拿楚国公开讲出要取代周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这一件事情来说,晋国续齐国之后站出来抵抗了楚国。

    

    晋国也制止了列国的兼并,使得一些无力自保的小国,他们的国祚得以延续。

    

    以当时的价值观来讲,晋国确确实实是文明的保卫者,也就是姬周体系的保卫者。

    

    由于晋国大部分诺言实现了的关系,列国对晋国的感观也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至于楚国说坏话?他们是晋国的竞争对手,不说晋国坏话才是怪事。哪怕有国家认为楚国说得对,他们看到楚国是劣势的一方,也不敢站出来作证啊。

    

    等楚国取得优势,有得是人会认定那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极可能还会嘀咕几句有失风度。

    

    知道晋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一定是大有人在。他们这么聪明,哪能够不知道晋国没有彻底倒下之前,最好不要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晋君周自小学的是儒学。

    

    当然了,晋君周学的不是孔儒,更不是经过不知道多少人改造的孔儒。他学的是周公旦之儒。

    

    周公旦的儒学归纳起来就一个核心,也就是: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建立监察系统,派遣众多的监察纪委(史官)到各诸侯国进行监督;形成一套阶级分明的等级制度,细节到连穿衣、吃饭、住房的规格或占地面积都要管。

    

    没有错,史官在周王朝就是监察纪委的角色,他们记录所需要记录的一切,不止拿给周天子看,也会提供各诸侯进行查阅。

    

    这一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监督。

    

    例如说,晋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周王室有权知道,并且晋国的邻居也有权知道;如果发生在晋国的事情,周王室和晋国的邻居不知道便是一种违纪,该由周天子出兵以及号召诸侯共讨之了。

    

    在那一套制度的框架之下,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周王室的统治!

    

    学习那种知识的晋君周,他的思维肯定是接受了列国并存的现状,顶多就是成为他们的管理者。

    

    “下军将在暗示寡人对天子取而代之?”晋君周经过思考之后得出这个结论,只能说是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取代周天子啊?其实在很久之前,好多分封国的国主已经在尝试这么干,只是没有诸侯取得成功;有成功的例子是,周王室的兄弟或叔侄互相夺位。

    

    因为没有分封诸侯成功的例子,晋君周才会被吓一跳,等心情平复之下就控制不住,思考起了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取代周天子呢?

    

    周天子被从位置上踹下的例子有不少,更丢人的事情同样发生了几次。

    

    时间走到当下,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不如西周时期。

    

    只不过,取周天子而代之,仍然是一种禁忌。

    

    晋君周知道出现这种想法是一种禁忌,越是禁忌就感到更加刺激,慢慢产生一种挑战禁忌的兴奋感了。

    

    晋君周当了几年的国君,虽说不至于了解到晋国的全部实情,但是能够看出晋国有多么强大。

    

    仅仅是亲自参加的两次会盟,足够给晋君周形成该有的概念了。

    

    国家到底强不强大,没有比亲身体会他国之人的接触更为直接,是吗?

    

    只是喊自己强大,出了国却是遭到各种欺凌与歧视,有脑子就会怀疑到底强大在哪里。

    

    一旦出国之后可以享受到各种特权,不用有谁去告知国家到底强不强大,有脑子就能够从各种体验了解到什么叫作强大。

    

    参与会盟的晋君周非常喜欢得到一众诸侯的奉承,享受来自其他诸侯的恭顺。

    

    有什么比历经过那样的场面,能够让晋君周了解晋国强不强大呢?

    

    总不能是那些诸侯脑子有病,想方设法去讨一个弱国之君的欢心吧?

    

    “下军将……”晋君周突然想起之前让服侍自己的人出去,喊人进来再问道:“下军将可还在营中?”

    

    宦官能够看出晋君周的不对劲,只是并不了解是什么情况,赶紧说道:“臣立刻前去询问。”

    

    大概两刻钟之后,宦官返回禀告:“下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