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不是弭兵会盟啊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晋君周不得已,只能再次派出使者谒见楚君招,提出在“宛丘”或“新蔡”举行会盟的建议。m.mankewenxue.cc
当前,真的没有谁比晋君周更想顺利举行与楚国的会盟。
以形势来看,楚国受于压力只能屈服,哪怕是假意屈服,只要有一众诸侯进行见证,真或假对晋国来说并不绝对重要,重要的事情是楚国在那种场合宣布去掉王号。
那可是会盟,并且一国之君亲自参加,将要宣布某一件事情。
只要身份足够高,私下场合讲了什么话,一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何况是国家首脑在正式场合宣布某件事情呢?
因此,只要楚君招承诺去掉王号,甭管楚人到底怎么想,世人就会对楚国称王不再当一回事了。
“我们要不要让楚国重新承认乃是周天子的封臣呢?”晋君周在会议结束之后,请楼令到自己的帐中。
几年前,吴君寿梦先派使者去“洛邑”谒见周天子,得到周天子的回应,才让吴君寿梦得以认祖归宗,吴国也重新成为周王室的封国之一。
那一套程序下,吴国也就重新投入姬周王朝的怀抱,起码周王室体系下的列国之人要承认吴人乃是同胞的事实。
目下怎么来定义同胞的呢?
虽然说列国的达官贵人很看重血统,但是周公旦执政时期早就打了补丁。
周公旦打下的补丁就是,认为效忠天子便可为同胞。
后面,齐国称霸期间打了另一个补丁,认为只要文化认同的话,便可称为同胞了。
周公旦打补丁是因为当时狄、戎、夷、蛮还十分强大,周王室也需要获得他们的效忠,来保证天下共主的地位。
称霸的齐国则是因为需要消化俘虏,以及减少来自狄人和夷人的反抗情绪,简单来说就是奔着民族融合而去。
两个补丁先后被列国所接受,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天下人认可的道理。
此后,是否效忠周天子以及认同彼此的文化,用来定义能否成为同胞了。
那也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由来,不再单纯以血统定论,只看互相之间的认同度。
在新观念被世人所接受之后,夷狄也可以变成中国之人,中国之人摒弃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就成了夷狄。
以为那是孔丘的观念吗?
上面都提到历经了周公旦执政和齐国称霸的两个阶段了。
孔丘在《春秋》只是阐述时代的发展,并非是由他倡导那种观念。
问题是什么?最后也就《孔氏春秋》完整传承下去,自然而然就让缺乏可查阅资料的韩愈以为是孔子的首倡。
因为事情很复杂的关系。
所以,晋君周那么问不是白问,问出来也有相关的讲究。
例如说,楚国重新成为周天子的封臣,虽是由晋国来完成这个事业,屁事没干的周天子却要享受该荣誉,真正干成这个事业的晋国则沦为配享。
什么叫配享呢?就是次级荣誉。
领导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怎么还能享受荣誉?因为他是领导啊。
类似的道理从上古一直长久的以后,会继续存在着。
楼令对此有进行过思考,说道:“周天子并不参加会盟,会盟现场也没有天使(使节)。”
晋君周能够听得懂吗?
为什么楼令一开始就认为不需要邀请周王室的人一块南下?因为他认为这一次南下可以迫使楚国屈服。
然而,楚国会真的屈服吗?以楚人的尿性,肯定不会真正屈服啊。
事情到后面还会有转变,楚国降而复叛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既然楚国一定会降而复叛,等于拿到的荣誉会很烫手。
如果由晋国来尽享荣誉,日后楚国反悔,晋国名誉会受损,也要由晋国再一次将楚国打趴下。
换成荣誉共享,晋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