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夏侯镇邺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夏侯献接过那封信,认真观读。 

    看完之后他便稍稍放下心来,打消了心中疑虑。 

    田豫活了快八十岁,他亲眼见证了汉王朝的崩塌,见证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又亲眼见证了魏武统一北方,魏文代汉称帝。 

    早年,他跟过刘备、跟过公孙瓒,跟过鲜于辅.....若是说他对曹魏宗室或者说整个政权有多大忠诚,倒不见得。 

    但可以见得的是,这个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老将不愿意再看到天下因一场动乱,再次分崩离析。 

    扪心自问,夏侯献秉政这些年,魏国内部相对稳定,甚至版图还在不断扩张。 

    若是让毋丘俭一个外将翻江倒海,即便他真的主政了庙堂,未来的魏国也不得安宁,他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和更多野心勃勃的军头。 

    一切的一切都要重新洗牌,这岂不是要重蹈“董卓进京”的覆辙? 

    究其缘由就一句话:他毋丘俭除了所谓“忠心”,却没有根基啊。 

    田豫显然是看破了这一点,于是选择了他认为正确的道路。 

    “田公高义。” 

    夏侯献当面赞了一句,随后让人带田彭祖下去,好生安顿。 

    翌日,大军开拔。 

    洛阳中军在河内郡就地补充了大量粮草、军资、壮丁、军势愈发雄壮。 

    几乎被撸秃了的河内,短期内应当组织不起什么势力了。 

    尽管夏侯献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小题大作,太过谨小慎微,但还是不会放过每一个薅司马家羊毛的机会。 

    数日后,大军抵达魏郡邺城。 

    此时的漳水还未改道,邺城的核心区域是位于漳水南岸。 

    夏侯献将大军一部分屯于城外,一部分命其渡过漳水前往北部的讲武城暂屯,本部则是计划于城内屯住。 

    邺城是标准的中轴线布局,夏侯献带着本部兵马护送天子曹启从邺城南部的中阳门入城。 

    此城的宫舍完备,进入中阳门一路北上到了止车门,再过一道门,便是文昌殿。 

    皇帝的行宫便设在此处。 

    而夏侯献则是到了止车门后向东转向,于一墙之隔的一路南北街道口向北而行。 

    走至尽头,面前有一道门,名为司马门。 

    夏侯献抬头看了看城门,并没有继续北进的意思。 

    因为再往后,便是显阳门、宣明门、升贤门、听政门、最后是听政殿和后宫。 

    他若进去,意义就不同了,因为那是曾经魏王的居所。 

    心思浮动间,他转身进入了司马门旁,靠西的一间府邸——相国府。 

    当年曹操受封魏王后,便是钟繇任大理寺卿、相国一职,这里算得上的钟繇的故居,不过诸侯王的相国并没有后来的太傅尊贵,更没有司马昭的权柄。 

    “士季,我听闻这里曾是令尊的居所。” 

    夏侯献带着钟会参观这气派的府邸,不由得问了一些陈年旧事。 

    但钟会却丝毫没有印象,对此也没有什么感情,毕竟那时候他尚未出生嘛。 

    “或许我阿兄对此处更熟悉一些。” 

    见钟会提起钟毓总是带着几分情绪,夏侯献失笑道: 

    “你们兄弟二人模样相似,从小又一次长大,为何总是不睦?” 

    钟会先是沉默,随后似乎有所释然地说道: 

    “并非是与兄长不睦,只是觉得从小到大兄长唾手可得的东西,而我却要百般努力才能得到。心中难免.....” 

    话到此处,钟会没有说下去。 

    夏侯献却是了然,想起了前世的网文小说里,那些豪门庶子的故事。 

    或许在那样的故事里,庶子出身的钟会应当做主角,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一步爬上高峰,青史留名。 

    后世人们一提到颍川钟氏,第一时间会想到钟繇、钟会,却鲜有人能记得钟毓。 

    “对了明公。” 

    钟会似乎不愿再聊这个话题,于是话锋一转,聊起了眼下最要紧的事。 

    “我听闻,邓镇北早于十几日前便动身离开了邺城,可有此事?” 

    夏侯献回眸看着他:“确有此事。” 

    钟会皱眉道:“他如何能不等明公号令便擅自进军呢?万一乱了部署,该当如何?” 

    夏侯献想了想道:“从北边传回的消息来看,邓士载已屯住安平,这使得我军抢占了先机,尽可能地把战线北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话虽如此,可他也是擅自行动。”尽管钟会对邓艾的进军路线表示认同,但他还是觉得有问题。 

    “士季啊。”夏侯献道,“将军们不是棋盘上的棋子,战局也是不断运动的,将帅也并非我手中的提线木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