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样听从安排活到明年和活到88没有任何区别。
一来到生物展区,便看见好友陆晓在向她招手,“等你好久啦,再不来逛完你赶不上家里的晚饭了!我给你带了你最喜欢的烘焙!”她活力十足地说着,低头翻了翻背包,“哎呀,好像忘在家里了,下次再做给你好不好?”
林屿点点头,“好的,下次给你男朋友做的时候一定要想起我。”
被拆穿的陆晓一点也不羞愧,挽着她开始聊起学校的八卦,“听我爸说最近学校打算设置门禁,住校生离校需要申请。”
林屿点点头表示在听,不过这条规定对她没有影响,因为她没有住过校,而且家里有一套规矩,晚饭必须一起吃,她需要在在晚餐进行的同时听母亲一刻不停的唠叨并且不能反驳,晚餐后向父亲汇报当天的课业情况听取下一步安排不能违逆,这项乏味又严格的规矩进行了十多年,而林屿的叛逆期似乎迟迟不来,未曾反抗。
陆晓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先前有学生失踪的流言你知道吧,据说家长还曾经拿着横幅摆到校门口,只是最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了了之了。”
“是有人看见横幅了?是谁?”
“你傻呀,这种事怎么能问出来,除非看到的是熟人,或者事情就发生在身边。”
林屿想纠正她发生在学校也离她们很近了,不过目光渐渐被各种跳来跳去的动物们吸引,开始认真看展。
玻璃柜里展出了各种各样正常或奇怪生物,有花纹五颜六色的蚕宝宝,可以变换色彩的斗鱼,白色菌丝布满玻璃柜的毒菌,质地坚硬如石块的地衣,爬来爬去的小蜘蛛,以及羽毛鲜艳的鸟类。
林屿多看了一会儿叽喳的小鸟,不为别的,或许潜意识对抗着这样严丝合缝的人生,她常常梦见自己在空中飞翔。可她就如这些小鸟一般,即使飞翔也越不过现实的牢笼。
林屿记录下几种生活中少见的生物,与好友道别的时候,陆晓玩笑般说了一句:“你一定挑大路走哦,听说失踪的人一直没有被找回来过。”
林屿嘴上说着不在意,但心里被最后一句话搞得毛毛的,尽管对未来毫无期待,但她并不想横遭不测。不知是不是有了一个想法就能留意到与之有关的东西,一路上她看见好几个地方在进行安全防护宣传,自家小区也有,社区工作者戴着袖章拿着喇叭,呼吁居民注意陌生人尾随,回家锁好门窗,夜里减少出门,并循环报送附近派出所电话,让人们遇到事情及时报案。
她心中的不安感越发浓 郁,近期盗窃案频发,几个月前网上还有过帖子说A市失踪案剧增,呼吁严厉打击人贩子,但随后被删帖。关于失踪案林屿也有在学校听过传言,但不知真假,仅在学生间秘密传播。而且不知为什么,无论是公众平台还是学校论坛,都没有相关信息。
她知道是被压下了,为了不引起骚乱,但是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频繁制造失踪案的话,作案者应该会很快被捉拿归案才对。
林屿唯一知道的失踪者是邻居家的小男孩,但那是两年前,失踪的时候才12岁,他的父母一夜间白了头发,后来辞掉工作天南地北地找他,对门也因此没有人住了。
进屋后父母都在餐桌边等着她,父亲放下报纸,嘴角皱纹如刻痕一般,是常年板着脸训人留下的痕迹,母亲穿着围裙开始为父女俩上菜打饭,林屿很少看见母亲摘下围裙的样子。
“你回来晚了。”父亲脸色严肃得像在看犯错的学生。
“天还没有黑,我等下还去自习室拿书回来。”林屿半是反驳半是试探。关于失踪案的传言,学校封校的安排,以及突然开始安全宣传的社区,她觉得父亲应该知道些作为学生不知道的事。
“天黑了不要出门。”父亲简短地回答,“最近不安全,晚上在家自习。”
“是啊,晚上多不安全,早说了女孩子晚上不该出门。”母亲唠叨着来自上个世纪从来没有变过的一套说辞,把饭菜一一端上桌,并开启了最让林屿煎熬的话题,“你什么时候找个对象回来?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
她现在才二十五,根本不急也不想!林屿不敢直接说这话,于是搬出父亲看重的学业压人,“现在课程多任务重,等做出课题了再说。”
本以为父亲会赞同她的话,没想到父亲站在了母亲那边,“这不冲突,你的确不小了,过去在大学研究生都不让你谈是学习为重,但现在两项都要去完成,在毕业前你必须结婚。”
林屿皱眉,在这件事上,她和父母无话可说。她感觉自己被安排好了人生,也捆缚住了未来,只留下一条和绝大部分人一样,按部就班、波澜不兴的道路。这条路是主流之路,却不是她想踏上的路。
走在这条主流之路上,认为天底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父母是最不会问她“你怎么想”、“你愿意吗”这两句话的人。
面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