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刘正夫发难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赵佶屡屡下诏,诏书无非是强调,朕有辨别忠奸的责任,两党彼此恶言攻讦,是为臣不忠,今后臣僚不得弹劾之类。

    没想到陈文昭竟然记得。

    陈文昭说道:“臣深感陛下之心,今臣自知有过,不欲与同僚辩解,惟愿陛下裁断。”

    蔡京深深地看了陈文昭一眼。

    赵佶想起了前尘往事,顿觉刘正夫如此咄咄逼人想要告状的样子,和以前的两党何其相似。他不见陈文昭建图书馆是为京师学子,只一心琢磨他那一亩三分地,胡乱给人套罪名,为争而争,恰似以前新旧两党,不知在争些什么。

    陈文昭若不是为朕着想,会建图书馆吗?

    当年立元祐党人碑之时,天下文人不满,大批文人退隐归乡。后来赵佶数次改制,减轻了对元佑党人及其子孙的惩处,还建立了太学,就是为了不要让人才缺失,多些天子门生,才不至于总是让蔡京一人把持朝政,谁把持朝政久了不专权?他这也是为了社稷着想,这些大臣怎么会懂他?

    现在刘正夫还找这图书馆的麻烦,还嫌朕心里不够烦吗?

    赵佶感到疲累,或许在这朝堂之上,真正懂自己的只有和他曾经站                                                在同一战线上的蔡京吧,他又看看面前的陈文昭,他也懂得朕的心。

    赵佶说到:“陈卿家之心,朕亦知晓,不干卿家之事,此事作罢吧。”

    又看向今天发难的刘正夫,“刘相公也是监察职权在身,你二人莫要因此起了龃龉,且把那书翻开来看,看作者是谁,罚他一罚,治了罪也便罢了。”

    刘正夫也知道此事成不了了,便也只能咽下这口恶气。

    陈文昭看向潘邓,潘邓却说:“禀官家知,此书是本画谱,没有名字,我当初见画画的好,市上又少一些教画画的书,因此才想印它的,想来是什么不入世的隐士所作吧。”

    王黼听闻此言,还以为是这小子成心袒护,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还容你耍小心眼,他呵呵笑着说道,“既然已经刊成书了,哪会不留名字?你这本没有,去看原本总有罢。”

    他说着把那册书拿过来翻开看。

    赵佶在一边瞥见几眼,却觉得册中水墨勾皴之法颇为眼熟,像是十几年前经常见的画法。

    他招手把那《西园画谱》要过来,翻看了几页,眉心微拧,直到看到其中人物,惊到,“这是王姑父家,此画册是王冼所作!”

    站在身边随侍的高俅一惊,“这竟是小王都太尉所著之书!”

    二府官员面面相觑,刘正夫满面骇然。

    这竟然是王冼自己作的画谱!

    王冼按照亲辈来说,可以说是赵佶的姑父,他比赵佶大了三十多岁,在赵佶还是少年端王的时候便相识。

    王冼祖辈是开国功臣,他曾是晋中人,后来到开封,在熙宁二年娶了英宗皇帝之女,做了驸马都尉,成了皇室宗亲,过上了富贵闲人的生活。

    赵佶对自己的这位无所不能的姑父十分亲近,也向姑父学习皇室宗亲的必备技能——个如何做个有格调的富贵闲人。当时培养的种种爱好,弈棋图画,鉴赏古物,收藏名作,蹴鞠等到现如今也都保留着。

    高太尉更是从王都尉府上因蹴鞠攀上了端王赵佶,这才鸡犬升天。

    赵佶看着手中画册,皆是些小景,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桃溪苇村之类,都是王冼喜爱的景致,只一幅画了自家宅邸的,他因年少时经常上门,才一眼便能认出来。

    高俅也见了书中图画,岂能认不出来,哀声求道:“官家圣明,臣恳请官家莫要治王公之罪!”

    赵佶心中对刘正夫生出些许不耐来,对高俅说到:“王都尉已不在人世,朕还治什么罪,罢了。”

    可是既然犯了大错,也不能没有惩处,陈文昭本就是权知开封府,降无可降,他这小徒弟是什么官来着?

    赵佶想了半天,想起来之前他金口给的官职,是个开封府衙小官。可这小官本就是从七品,别说开封府里,在整个京畿之地都降不下去了,难不成他堂堂皇帝要把个小司录官贬到外地不成?

    这个刘正夫!

    赵佶威严开口,“陈文昭管教不严,罚半年俸,小惩大诫,潘邓刊印禁词,革职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