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慈幼局制衣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来,“你们在干什么么!连朋!”

    连朋一个哆嗦,回头一看,白老来了,正拿着把大扫帚,“你在这掺和什么!走走走!”

    “哎呦!”连朋赶紧把小孩放到长板凳上,自己跳出去,三蹦两蹦地跑了,一边跑一边抱怨:“我走就是了,我走就是了!啷个小的娃儿,天天刻刻刻,眼睛都刻没得了!”

    小孩们一群哄笑,白师傅把人赶走之后,看着面前一桌子小孩,一顿教训:“今天的替版都刻完了吗?还在这说笑!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不必干杂工,还能学手艺,往后也能讨个生活,过上好日子。现在不好好学,等以后给人上工的时候抓瞎吗?”

    小萝卜头们都蔫头耷脑的了。

    白老看他们都不说话,低着头刻替版了,心下满意,看着他们直到等到正午吃过了饭,又带着小孩们把替版放到桌上,刷上桐油阴干,反复刷好几后就可以用了。

    两天之后,白老带着小娃们制作防染浆,“黄豆粉一斤,石灰一斤,加水调浆。”

    之后把白布平铺,撒上清水,再把替版放在其上,用刮板从上向下刷防染浆。

    小娃们看的惊奇,也在师傅的示范下有样学样,刷起浆来,把他们刻过的小洞一一填满,又把替版面上刮平,不浪费浆水,等到刮完,两个小孩一齐将替版揭起,另两个小孩把布面平移到没有被刮浆的地方,举着替版的又把那替版放下,接着新一轮的刮浆。

    一天的时间刮了好长的布,那灰白色的布上细看有黄白色的点点,就是他们之前刻的仙鹤图案,已变成防染浆粘在上面了,晾干之后就能染布。

    之后又晾干,煮布,晾干,蒸布,反复                                                浸染颜色,再晾干漂洗。

    小娃们见白师傅用那枝干一扬,那长长的土蓝布就被甩到一丈高的竹撑上去晾晒,都“哇……”的一声叫开。

    白老哼到:“你们呐,怎么也得再过十年,知道咱们染坊为啥都是男人了吧,都是力气活,这腰力不好可扔不上去!”

    小娃们都拍巴掌,白老带着这些个小萝卜头回屋里去,“行了,等晾干把灰刮了就行了,那步你们别干,没轻重再刮伤了,刮完就给你们连大大交差,等到明年,你们从采马蓝开始,把染料也做了。”

    小娃们都嚷嚷说:“好!”

    *

    汴京城

    今天是个大日子,赵佶亲自起草了一份诏书,宣布名堂已经完工,所有的一切礼仪都是皇帝亲自过目,编订的,他还亲自编乐,参考了周礼,和大臣们一起商讨。

    至于哪些神明能够在名堂接受祭祀,兹事体大,赵佶采取了更严格的立场,在名堂受到祭拜的应该只有昊天上帝和神宗皇帝。

    若是之前,潘邓一定搞不懂此番用意,但是听师叔讲过当年之事后,他看这些有政治用意的事件竟看得很明白了。

    在名堂受祭拜的只神宗皇帝,这就是在为他们璞王一脉正名,说到底也就是增加他一家祖孙三代四帝的合法性罢了。

    祭祀过后,潘邓无事可做,想到之前陈文昭所说如今奢侈品税征收名目尚有些繁杂,又想到珠宝一事,便领着小郓哥,李三娘出去四处走走。

    一路来到之前已看好,店内有琉璃器的,以豪华著称的酒楼——丰乐楼。

    樊东家已经在内迎接了,听说潘朝奉要看他家琉璃器,亲自叫小二上了好琉璃器来,又陪坐说话,过了一会儿才下去留客人用餐。

    潘邓在宋朝生活许久,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北宋人的概念之中,瓷器其实是低端器具,因为此时瓷器的发展已经很成熟,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就像现代人看玻璃器皿有时也会觉得很寻常一样。

    瓷器不如漆器,漆器不如银器,银器不如金器,万般不如琉璃。琉璃才是王者,潘邓看着手里的琉璃盏,一个半透明略浑浊的黄色小盏,壁很厚,里面粗略一数三十多个气泡,被告知只能装冷水不能装热水,就是这样做工粗糙的琉璃器,也是被小二一脸自豪珍惜地端上来的。

    小郓哥看着手里的琉璃壶,露出了迷醉的神色,他仔仔细细地把玩着,把这个小壶放在了被阳光照着的桌面上,霎时间琉璃反射出了细碎的光辉,那是一种宝石的闪亮,其他诸如金子,银子,玉石和光滑的釉面都代替不了。

    这在此时极度缺少宝石矿的中华版图上,是一种让人挪不开眼的闪亮亮。

    琉璃的碎光是强光的反射,阳光透过半透明的琉璃器,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反光和影子,随着琉璃器的转动,小壶上细碎的光茫变换着闪烁,桌子上斑驳的阴影也婆婆娑娑。

    “真美呀……”李安澜感叹道。

    “……我只在金明池黄昏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见过此景,那时心想若有这等衣裳,一定叫人争相购买,叫我赚的盆满钵满。”

    小郓哥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