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包拯质疑王安石 宋朝的各种税目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问?说的怪好听的,是质问吧?看你这来者不善的样子。皇帝赵贞心中又是一阵腹诽。

    嘴上却温和的说道:“卿,有什么问题呀?有话直说……”

    “官家,关于王安石……”一听到王安石三个字,没等包拯说完,皇帝赵贞就打断他的话,说:“希仁,等等…等等……”希仁是包拯的字。

    皇帝赵贞说罢,左右张望,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欧阳修还没有走呢,欧阳修还在京城呢,真是太棒了。

    皇帝赵贞看到欧阳修如同看到救星一般,朝欧阳修喊了起来:“永叔…永叔…这里…这里…我在这里。”

    风一样的汉子欧阳修,像风一样跑到了皇帝赵贞面前,赵贞一把抓住欧阳修的袖子。

    终于又见到亲人了,大佬,吵架王,快来帮我。

    皇帝赵贞稳了稳情绪。转身对包拯说:“卿,现在可以继续往下说了。”

    包拯不明所以,看了看二人,说:“官家。关于弹劾王安石的那么多奏疏,官家为何压住不议?”

    迎着皇帝赵贞期待的眼神,聪明的欧阳修顿时明白了,皇帝赵贞喊他过来的用意。

    于是欧阳修正气凛然地说道:

    “希仁,王安石做的事是剔除旧制,革除弊端,这样做势必会得罪很多人,有无数的非议出现实属正常。

    春秋时期,子产刚开始实施新政,全国百姓群起而骂之:‘取我衣冠而诛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子产天天算计我家的那点儿土地和财产,谁要杀他,算我一份儿。)

    甚至当时的贤人叔向也写信骂子产。然而几年以后,郑国国内经济发展,政局稳定。

    百姓群起而夸之:‘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采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我家的孩子,子产帮着教诲,我家的田地,子产帮着丰收,如果子产死了,可咋办呢?没人能接班呀。)

    希仁,现在王安石才刚刚进行了四年多的改革,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无可厚非,你说是也不是呢。”

    包拯,白了欧阳修一眼,就你常有理,咋说咋有理。

    包拯直了直身子,说道:“官家,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既然有人非议,定有缘由。王安石乃杭州知州,朝廷命官,涉及到他的公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国家社稷,百姓安危。

    据传,很多百姓纷纷逃离杭州,如果属实,是要引起政局动荡,国家内乱的。应该派人去查清事实究竟如何,才是上策。”

    皇帝赵贞眨了眨眼睛,敷衍的说道:“那派谁去杭州查看,比较合适呢?”

    “我去。”

    “我去。”

    欧阳修和包拯同时说道。

    欧阳修:我想去见见王安石小弟。

    包拯:我要去践行我的眼见为实。

    皇帝赵贞无奈的瞧了瞧欧阳修,说:“你去杭州,是去治理黄河呀,还是去治理长江呀?”

    欧阳修尴尬的笑了笑,他就是听到这个好消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心中的想法。

    “官家,我刚刚从工部过来,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两日后我会出发去治理黄河的。”欧阳修回答道。

    赵贞想了想,说:“包拯,你这次任江浙路的巡察使,顺便去杭州监察地方民情真实情况。”

    欧阳修和包拯都出了京城,一个向北治理黄河,一个向南体察民情。

    ……………………………………………………………………

    包拯快到陈州地界时,看到路上的流民开始多了起来。

    陈州地区去年大旱,导致今年小麦收成不好,青黄不接,造成了陈州一定程度的饥荒。

    祸不单行,陈州去年遭遇大雨雪,好多桑树都冻死了。结果今年养蚕的收成只及其以前的三五成。小麦的收成也不好,粮食收成锐减。

    说到这里,咱们先说一说宋朝农民要纳的税,宋朝农民主要缴纳三种税。

    民田税:北宋田税是按土地的数量和土地好坏向土地所有者收税。

    每年夏秋各征收一次。一年缴纳两次税,夏季一次(征钱、绢、布、草),秋季一次(征粮食),称之为两税。

    官田税。:官田税是官府的田,属于国有,但官府不种地。雇佃农耕种,官府收租,官府税也有夏秋两税,由佃农承担。

    身丁税:男子20岁为丁,60岁为老,在20~60岁的男子要缴纳身丁税与夏秋两季同时交。

    宋朝除了以上三种税,还有其他的杂税,如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税等等,乱七八糟,五花八门儿的税……

    除了以税为名目的税,还有不以税为名的税。叫做耗,如省耗,仓耗,雀鼠耗。

    耗是耗费,就是说粮食在路上有耗损。放在仓库也有耗损,麻雀老鼠偷吃有耗损,为什么要说耗呢?是因为有以上这些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