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阳(一)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替身男主被始乱终弃后》
走过小道,眼前豁然开朗。
有一半人高的黑石立在道旁,上头有“青阳县”三个由朱砂所描绘成形的大字。
再往远处,是稻田麦浪,青山连绵。
姜姮唤来了县令。
隔了车帘看时还不觉,眼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跪在身前,姜姮心慌怕折寿,她摆了摆手,叫人扶他起身。
县令连声赞她:“殿下仁厚有礼,是大周之福,是天下之福。”
这样的话,姜姮早不是第一次听了。
她淡定点头,吩咐:“切勿兴师动众,让百姓各守其家,无需夹道迎接。”
免了跪拜迎接这一繁琐礼节,无论如何说道,都是一件利好百姓、方便地方官府的好事。
县令并未立刻答应,浑浊双眼中有显而易见的犹豫。
姜姮又道:“县令有何顾忌?只管照做。”
这声便是命令了。
县令迟疑,再三思量后,还是照做。
事先说过,再入县时,道路两侧果然清净不少。
有三三两两百姓挑担吆喝,见一列华服整装外人走进,便投来好奇的几眼,再拉着身边相识唠几句。
没有三跪九拜的,也没有趁乱生事的。
姜姮很满意,正要侧头与辛之聿搭话。
这时,却有一位不及白马高的小儿蹿了出来,手持树枝儿,横在道路中间。
大喊:“你是何人?”
马被勒住,姜姮往后倒去。
并未发生什么旖旎的画面,只有辛之聿吃了一嘴发。
见他狼狈,姜姮笑得开朗。
等笑畅快后,姜姮才挪眼,去看那小“刺客”。
他不过七八岁大的模样,肉嘟嘟的脸,衣着干净又是一本正经的姿态,显然是被家中养得极好的。
她挥手,让警惕上前的卫兵退下。
本想和那小子说上几句话,一位妇人忙上前将他扯走。
这妇人该是他娘亲,一边走,一边还训斥他。本来极有英雄气概的小儿,瞬间萎靡不振,像雨打过后的落汤鸡。
姜姮略有遗憾。
步行左右的言悦不忿:“殿下,该清道的,那小胖子差点冲撞了您,至少您该叫我们摆出仪仗来,也省得旁人随意。”
姜姮笑而摇头,只说:“勿要扰民。”
这四个字,是他说的。
幼时的她不懂收敛,一次央求了父皇松口,便兴致勃勃地要出宫。
她心急,身边伺候的宫人也未规劝,便按周礼规定摆出了全副的公主依仗。
结果,还未等亲眼瞧见民间烟火气,她就被纪太后的人“请”回了长乐宫。
太后说,她不分轻重,不顾百姓,自作主张,好端端的一个上阳节就被她毁了。
姜姮这才知道,为了迎接凤驾,商家闭门,就连那家中有病人的老妇,都得出来跪迎。
而上阳节,本是迎王母,贺新春,热热闹闹的好日子。
因她,百姓们没过成上阳节。
阿娘被她连累,也从椒房殿出来,陪她长跪抄书。
父皇更因此下了罪己诏。
小姜姮仍委屈又难过。
幸而有他……
是他,告诉她,勿要绕民,但此次错不在她。
他说,下次出宫,他们一起,去看花灯,去拜王母。
他仿她的字,能以假乱真。
姜姮望向了辛之聿,软软一笑。
辛之聿莫名。
青阳县最好的居所,是县衙后边的公屋。
县令亲陪,说这是前朝一位位至三公的大官告老回乡后所建的居所。
姜姮粗粗扫过一眼。
此间屋落自然比不上长生殿,但角落处有灰尘未被清扫干净,确是久未住人。
这又是另一种干净了。
姜姮点头认可后,便由小宫人上前清扫。自有女官吩咐安排,里头正井然有序做着清扫。
这时,县衙前边传来了喧闹声。
有卫兵从前边赶来禀报:“殿下,是有百姓诉苦告状。”
“我苦命的闺女啊!”
“我真傻,真的……”
……
“啧……真是作孽。”
“欸,这王家娘子还未出月子呢。”
……
一对中年夫妻拉扯着一未留发的男孩子哭跪在道路中央。
小吏们鱼贯而出,勉强挡着涌上来凑热闹的人群。
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往县衙赶来。
姜姮慢悠悠晃到县衙大门时,前头已然乱成一锅粥。
有宫女端来了椅子,放在檐下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