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东北开发,荷兰入侵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中原各省新锦衣卫组织失地无地的穷苦老百姓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化后的移民、黄土高原地区移民、中南半岛新收复地区移民1000万人,全面向东北五省移民,每个省移民200万人。
新东北五省筹建小组,负责规划筹建省市县镇村5级政府行政机构。
在新东北五省统一选址规划建设市县镇村,规划大农业基地。全面种植春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土豆、高粱、亚麻、棉花、甜菜等农作物。
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约在1500年左右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
中国大面积引种糖用甜菜始于1906年,发展成仅次于甘蔗的制糖原料。主产区在北纬40°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
甜菜一般4月份种植,次年10月份收获,亩产可达到7000斤左右。
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18世纪后半叶,甜菜制糖是将甜菜洗净切条,倒入锅中高温水煮,生成含有糖浆的汁水。再将汁水高温加热至沸腾,不断搅拌,清除杂质,冷却后制成红糖。
黑龙江省、兴安省、库页省大都属于寒温带。纬度66.5度至5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寒温带。寒温带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同时最热月的平均气温高于摄氏10度。它与寒带的区分在于寒带的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低于摄氏10度。
寒温带夏季日照时间非常长,适合于长日照耐寒植物的生长。长日照植物是需要较长的光照,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每天需要光照在12小时以上。
纬度高于66.5度的极圈以内称为寒带,由于太阳光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其他地带少,气候终年寒冷,并有极昼、极夜 现象,由于温度低,主要植物为苔藓和地衣。
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兴安省、库页省研究培育春小麦、燕麦、大麦、黑麦、青稞、油菜、大白菜、豌豆等耐寒的农作物。
等到这些耐寒农作物在寒温带培育种植成功,西伯利亚也将成为大明的粮仓。
东北地区沿海的罗津、永明、鱼矢、内兴、峡西、兴安、峡东、油山、铜山、银山、金山11个港口,按照天津港的标准建设港口和造船厂,组建海上巡逻队。
新东北五省的大开发以运动的方式迅速展开。大量的资金向新东北五省倾斜,增加财政收入,改革赋税制度,必须立即实施。
天启2年11月22日。
华南军区和福建省同时传来紧急军情。
荷兰人占据澎湖列岛,强迫中国人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
历史上,天启2年6月23日,荷兰舰队司令雷恩生指挥13艘大小战船与1300名兵士,进攻澳门失利后,于7月11日,率军占据澎湖列岛。
雷恩生率领的舰队中包含了两艘英国战舰,名副其实的联合舰队。
纵观整个欧洲殖民史,如此大的阵仗实属罕见,无论是爪洼海战还是马六甲海战,都不曾派出人数如此众多的船队。
荷兰此次派出这么大的阵势,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对大明心存敬畏,另一个目的则是对澎湖列岛志在必得。
荷兰人对澎湖列岛的野心由来已久。
17世纪初,荷兰人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海战中打败葡萄牙舰队后,垄断了对东亚的海上贸易。
万历32年,荷兰舰队司令韦麻朗打算进攻澳门,作为与明朝贸易的基地。
因被葡萄牙人击退,韦麻郎转而趁明军无汛兵防守时,占领澎湖。在岛上伐木筑舍,为长期占领澎湖作准备。
福建都司沈有容得知消息后,率兵到澎湖,严令韦麻郎离开。韦麻郎面对武力威逼,被迫退出澎湖,回到爪哇巴达维亚。
中荷之间的第一波冲突告一段落。
澎湖马公镇为纪念此事立碑,碑文上书沈有容谕退红毛夷麻朗碑。
荷兰人第二次占领澎湖列岛后,抢走澎湖附近600余艘各类渔船,俘虏约1150名中国人,强迫中国人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
在筑城过程中约600名中国人被活活累死,剩下的幸存者被塞进黑船,遣送到巴达维亚当做奴隶叫卖。
俨然把澎湖列岛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荷兰人不仅侵占澎湖列岛,随后还出动15艘战船攻击漳州港,并强行登陆,将沿海地区洗劫一空。
初战胜利的荷兰人,又调来3艘战船到澎湖增援,荷兰舰队的战船数量达到18艘。
荷兰人以战船封锁漳州港,以武力威胁明朝,向荷兰人开放通商口岸,割让澎湖列岛的所有权,禁止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贸易。
明朝水军面对高大坚厚、火炮迅猛的荷兰舰队,根本无法抗衡。
直到天启4年8月,南居益、俞咨皋率大军与荷军苦战七个月,取得澎湖之战的胜利,才收复澎湖列岛。荷将高文律等12名俘虏被押往北京